-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2大考点 2016全国卷 2015全国卷 2014全国卷 2013全国卷 统计 甲卷 乙卷 丙卷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 √ / / / / / √ √ 4年 4考 资源利用与生态问题 / / √ √ √ √ √ / / 4年 5考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污 染 物 来 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 为 污 染源 固定 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类 型 硫酸型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 硝酸型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 对环境 的影响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使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被损坏 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类型 水体富 营养化 重金属 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危害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或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影响方向 主要影响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①细微颗粒随风飘移,造成大气污染; ②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 ③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 ④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缩减水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灌溉能力; ②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影响方向 主要影响 对土壤环 境的影响 ①风化、淋溶、径流侵蚀,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②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蓄,最终危及人体健康 其他影响方面 ①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 ②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③有害废物危害人类健康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 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 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挖,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问 题 成 因 分 布 危 害 植被 破坏 过度砍伐、开荒、放牧 热带雨林尤为严重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重 生物 多样 性减少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区 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暴雨、土质疏松 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出现石漠化,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乱垦滥伐 问 题 成 因 分 布 危 害 土地 荒漠化 自然原因:干旱、大风、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如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湿地退化和减少 自然原因:沉积物填充 河湖、河口、湖滨、海滨等,如三江平原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导致流入河流泥沙增加;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等 措施 类型 具体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10013-202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pdf VIP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语法练习卷.pdf VIP
- (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自考招生简章.docx VIP
- 2025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行稳致远.pptx VIP
- 非暴力沟通(完整版).ppt VIP
-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课题报告.pdf VIP
-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让机器听懂你的话——语音识别技术》教学设计.pdf VIP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维护秩序靠规则》教学设计.docx
- 2021下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真题及答案解析-课课家题库.docx VIP
- 2025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绚彩的天空》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