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古诗词艺术手法的鉴赏与评价.ppt

诗歌鉴赏:古诗词艺术手法的鉴赏与评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a比喻,b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c形象生动地d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 e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2.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b “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是静态, “垂杨舞” “万点声”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c突出了d雨后池塘的平静。e表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小 结 答案的表述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明贬实褒、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考生答案1: 存在的问题:答错了表现手法,未能从整体上考虑,只是从后两句来考虑。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考生答案2: 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手法答错了,而且对表现手法的说明文字也不对,答成了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考生答案3: 存在的问题:答对了“对比”,但犯了拼命多写的错误,未看清题干“主要”的限制(最多写两个)。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 (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