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 锻压性能 焊接性能 热处理性能 切削性能 1.Me对钢的强度的影响 钢中Me的强化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固溶强化 (2)晶界强化(细晶强化) (3)第二相强化 (4)位错强化 通过对这四种方式单独或综合加以运用,便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的强度。 ①细化晶粒。通过增加晶界数量,使晶界附近因变形不协调而诱发几何上需要的位错。为此,宜向钢中加入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 ②形成第二相粒子。当位错遇到第二相粒子时,希望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而留下位错圈,使位错数量迅速增多。为此,宜向钢中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合金元素强化金属材料的主要途径 ③促进淬火效应。淬火后希望获得板条马氏体,造成位错型亚结构。为此,宜向钢中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 ④降低层错能。通过降低层错能,使位错易于扩展和形成层错,增加位错交互作用,防止交叉滑移。为此,宜向钢中加入降低层错能的合金元素形成第二相粒子。 ①钢淬火形成马氏体。马氏体中溶有过饱和的碳和合金元素,产生很强的固溶强化效应; ②马氏体形成时产生高密度位错,位错强化效应很大; 提高钢强度最重要的方法是淬火和随后的回火 ③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形成许多极细小的、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产生细晶强化效应。 ④淬火后回火,马氏体中析出细碳化物粒子,间隙固溶强化效应大大减小,但产生强烈的析出强化效应。 由此可知,马氏体强化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了全部四种强化机制,是钢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强化方法。 提高淬透性。 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使钢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更细小、均匀和稳定;并使马氏体的微细晶粒及高密度位错保持到较高的温度。 使钢产生二次硬化,得到良好的高温性能。 由此可见,合金元素对钢的强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钢的相变过程的影响起作用的,合金元素的良好作用也只有经过适当的热处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的热处理工艺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一、钢中的合金元素 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碳钢的力学性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钢的过程中加入某些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合金钢----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的铁基合金。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 锰(Mn)、硅(Si)、铬(Cr)、镍(Ni)、钼(Mo)、钨(W)、钒(V)、钛(Ti)、锆(Zr)、钴(Co)、铝(Al)、硼(B)及稀土(RE)元素等。 常见的杂质元素:Si, Mn, S, P 但是如果人为加入并可改善钢的性能,这些杂质元素也为合金元素。 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1.形成铁基固溶体 (1)形成铁基置换固溶体(Hume-Rothery定律) ①Ni、Co、Mn、Cr、V等元素可与Fe形成无限固溶体。其中Ni、Co和Mn形成以γ-Fe为基的无限固溶体,Cr和V形成以α-Fe为基的无限固溶体。 ②Mo和W只能形成较宽溶解度的有限固溶体。如α-Fe(Mo)和α-Fe(W)等。 ③Ti、Nb、Ta只能形成具有较窄溶解度的有限固溶体;Zr、Hf、Pb在Fe具有很小的溶解度。 (2)形成铁基间隙固溶体(H?gg定则) ①对α-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间隙。 ②对γ-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 ③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即按B、C、N、O、H的顺序而增加。 2.形成合金渗碳体(与氮化物) (1)合金渗碳体(碳化物) 、氮化物和碳、氮化物间隙化合物相,是钢中的基本强化相。 (2)过渡族金属与碳、氮的亲和力、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强度(或稳定性)按下列规律递减: Hf、Zr、Ti、Ta、Nb、V、W、Mo、Cr、Mn、Fe (3)在钢中,铁的碳化物与合金碳化物相比,是最不稳定的。渗碳体中Fe的原子可以被若干合金元素的原子所取代。如(Fe,Mn)3C、(Fe,Cr)23C等。 Ⅳ、Ⅴ族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简单的点阵结构,如TiC、VC、TiN、TaC等; Ⅵ、Ⅶ、Ⅷ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复杂的点阵结构,如Cr7C3、Cr23C6、W2C、Mo2C、(W、Mo、Fe)6C等。 3.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金属化合物的类型通常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三类。金属间化合物通常仅指电子化合物。 (2)在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及许多高温合金中较为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是: σ(Cr46Fe54)、η(TiFe2)、χ(Cr21Mo17Fe62)、 μ(Co7Mo6)、 P(Cr18Ni40Mo42)、R(Cr18Co51M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