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福建专版) 新课标.docVIP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福建专版) 新课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福建专版)14 课时作业(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为香港《大公报》投稿的神秘才女凌孝隐 王 鹏 ①1940年正值二战时期,香港《大公报》不断刊载欧洲战场及战时欧洲生活的报道,文章描写细致生动,看得出,笔者身临其境。这些报道的署名为“孝隐”。“孝隐”何许人,是署名还是笔名?时任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的徐铸成先生在日后撰写的《旧闻杂记》中回忆这件事时写道:“有一天,收到一封从巴黎围城中寄来的厚厚的航空信,拆开一看,有四五张密密的蝇头小楷,署名‘孝隐’,字迹十分工整而秀丽,内容则是描写马其顿防线被突破后,法国统治者如何惊慌失措,举棋不定,以及巴黎围城中各阶层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写得十分生动,文笔极好。我喜出望外,翌日就作为专栏刊出。来信仅写‘凌寄’,孝隐是作者的真名还是笔名,就不得而知了。”看来,这件“疑案”徐老先生始终也未得其解。 ②原来,凌孝隐是一位女画家。 ③凌孝隐,名卓,自号孝隐,孝言事亲,隐言藏修也;留学美国时,同学们都叫她“Phyllis”。她1905年3月2日生于江苏泰县,幼年时在南京读书,旋随父居北平。1921年她随兄嫂赴美国留学,毕业于纽约州Syracuse大学教育系及美术系后,归国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任讲师。1933年6月,她与萧瑜先生在上海结婚。1933年9月初,他们到法国巴黎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居住法国。战后,他们往来于法国与瑞士之间,后又长住于法国地中海之滨的甘城(Cannes);1953年6月,他们到南美洲的乌拉圭的工业城市孟都居住,1957年5月21日她因肝癌不治逝世,享年52岁。 ④凌女士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七八岁开始,跟随其父学习书法和绘画,并对文学和写作有浓厚的兴趣。1935年她在巴黎时,其绘画作品就被选入了巴黎春季沙龙。她的丈夫萧瑜在回忆凌女士时说:“夫人性喜文艺,而又用力甚勤,只因父教在留美时专心于英文及教育学勿分心于中文。所以在留学时,自己禁止,不写文章。到了与我结婚以后,才解除此禁。她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精力作画,三分之一为文。她自律甚严,每日如此,与我偕游欧洲及南美,二十四年如一日。她也自喜有个家庭教师,受课极为虚心。在她作的《秋兴》八律中有两句说:‘从来夫婿称夫子,嫁与萧郎诚得之。’我有喜欢教人的习惯,她有用心求学的兴趣,所以我俩在一起,确也相得益彰。”凌女士具有文学创作能力,熟知书画技法,且十分幽默,爱开玩笑。有一次,她问丈夫:“你何不多写些诗文呢?”丈夫答:“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她说:“好,壮夫不为也,而壮妇为之。”所以,有的时候,她将她的文稿自题为《壮妇集》。可见幽默之至。 ⑤徐铸成在《旧闻杂记》中提到的“孝隐”,其时正居住法国的巴黎。她利用闲暇,在法国各地采访,把她的所见所闻撰写成文,寄给香港《大公报》。正是这些文稿,经徐铸成之手得以在该报发表。笔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港台书报刊收藏室,小心翼翼地逐日翻看了已经发黄、变脆的旧报,找出了署名“孝隐”的欧战通讯。如《战时的巴黎》、《欧战观感》(之一、二、三)、《英法前线素描》等等,一般读者不了解情况,还以为她是该报驻欧洲战地记者呢。 ⑥凌女士的欧洲通讯,描写细腻,深入浅出,读来十分顺畅。她在《战时之巴黎》中描写法国的战时生活时写道:“战事已爆发了……至于我们住在这里的外国人呢?既无开赴前方的消息来源,又无什么家室内顾之忧,唯一大事,便是看报重于吃饭了。一份报来,一字一句,从报头大标题看到报屁股,读得又详又细。一日看过十多份二十份,法文的,英文的,临到晚睡上床,还希望今夜早过早醒,好看明天的早报消息又是如何?我们看报,实在具有双层悲愤的心情。一面细看欧战趋势与世界动向,一面还念念不忘的是祖国同胞们正也是陷在水深火热中与侵略者拼命厮杀之时。欧战趋势与我国抗战,正也是息息相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⑦凌女士逝世后,她的留学母校纽约州Syracuse大学,把她的绘画作品长期展览;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也开辟纪念室,长期陈列她的遗物。 (选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8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凌孝隐寄给《大公报》的稿件,“有四五张密密的蝇头小楷”,“字迹十分工整而秀丽”既暗示了凌孝隐的身份,又表现了凌孝隐的才华。 B.凌孝隐自号“孝隐”,取意“孝言事亲,隐言藏修”,而她的一生也证明了她对这一自号的践行。 C.凌孝隐生性幽默,不在乎丈夫对自己身材的玩笑,因此把自己的文稿命名为《壮妇集》。 D.凌孝隐为人至孝,父亲让她在留美时勿分心于中文,所以她在留学时不写文章,结婚后才开始诗文写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