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1953年“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看出这是苏联为应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对农业进行的调整,有利于克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的弊端。 【答案】 A 2.(2016·江苏高考·T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解析】 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故B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浙江高考·T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解析】 图片反映了变化前个体农户所占比重最大,集体农户与工人占很小比例;调整后个体农户减少,集体农户与工人所占比重增大。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进行工业化运动与农业集体化运动,符合图片中的变化,故选C。 【答案】 C 4.(2015·海南高考·T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解析】 材料中反对新经济政策的理由是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不是已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故A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从题目看出作者反对新经济政策,而且强调不会再有新的退却,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为克服当时的经济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暂时的妥协,故B正确;从许多领导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复活资本主义可以看出,他们并不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错;D项内容未在材料中体现,故D错。 【答案】 B 5.(2015·全国卷Ⅱ·T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弊端。材料表明,1930年到1931年间苏联的粮食产量在下降,但粮食出口量却增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要求农业和轻工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正是因为对农业投入不足,才导致农业生产下降,正是因为要求农业为工业化服务,为其积累资金,才出现了粮食产量下降出口量却在增加的反常现象。可以说,苏联是以牺牲农业的代价实现了工业化,或者说苏联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 了巨大奉献。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提及粮食供不应求的问题,故B项不正确。苏联的粮食减产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C项说法不正确。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3·全国卷Ⅱ·T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把握“1931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 【答案】 B 7.(2013·全国卷Ⅰ·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氮及其化合物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原子结构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讲义岳麓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化学能与热能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岳麓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原电池化学电源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05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讲义岳麓版.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0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讲义.ppt
-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讲义.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地球与地球仪讲义新人教版.ppt
- 中考攻略中考英语专题总复习 第16课时 九全 Unit 7-8讲义.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7.2产业转移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2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新人教版.ppt
最近下载
- PLC编程手册.pdf VIP
- 注册环保工程师之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docx VIP
- 2025春议题式导与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04-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教用).docx
- 存储架构优化方案.docx VIP
- 中医在抑郁焦虑调理中的思路.pptx VIP
- 住院患者走失应急预案.pptx VIP
- 脾梗死护理个案.pptx VIP
- GB∕T 40685-2021 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资产 管理要求.pdf
- 变配电所二此设备应急故障处理—变配电所保护误动和拒动故障查找处理(高铁变电设备检修).pptx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复习必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