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文化范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我国的传统文化范文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    一.名词解释: ?    1.人之初,性本善 ?    原意为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出自《三字经》,孟子的观点也于此。“善”的本质分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孟子认为只要努力地把四端扩充,即道德实践,就可成就德性。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还有人行恶,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私欲所蒙蔽,孟子认为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所以,需要强调后天道德修养,使人向善,方能稳定社会。 ?    2.有无相生 ?    ,类似的话语还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既然万事万物之中对立的双方都可能彼此转换,我们则不能将某个问题看的过于绝对,需努力使之向着好的方面转换,避免向坏的方面过渡。3.庖丁解牛 ?    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规律可循。就得善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节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它的规律硬砍硬崩。如果不按规律办事,不知道拐弯,拼着力气砍坏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尴尬而没有回旋的余地。 ?    4.唯识宗 ?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632~682)。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印度的无着(约410~500)和世亲(约420~500),中间经过护法和他的弟子戒贤而传到中国。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所的“万法唯识”。 ?    5.现代新儒学 ?    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服膺宋明理学,力图客观而同情地理解传统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的划分为“三代四群”。首创者梁漱溟。现代新儒家所说的新儒学,就是要恢复传统儒学的“内圣成德之教”,“接续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并开出学统和政统为内涵的“新外王”,从而使儒学演化适应当代世界新文化环境的精神需要。 ?    6.儒学 ?    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其代表人物孔孟。它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    二.简答题: ?    1.论语的教育意义 ?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其教育目的: ?    A.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君子”的个人修养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为政治的,如说“君子修己以安百姓”(《宪问》);其 ?    二为道德的,如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颜渊》);其三为文化的,如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其四为生活的,如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孔子格外重视“君子”的道德修养,这与他对人的精神修养的要求是相联的. ?    B志于道《述而》中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道”即是“人”之“道”。“志于道”不是为 ?    了简单的世俗生活,也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而是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子张》中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具备崇高的政治和精神追求的人。 ?    论语的教育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    A.社会经济作用 ?    《论语》之中虽没有明确讲到教育的经济作用的地方,但意识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不只是经济会作用于教育,教育 ?    也会作用于经济,二者相互促进。 ?    B.对人的作用 ?    首先对人性的作用。文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观点,若一个人后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便可向着良善的方向发展; ?    反之,后天受到了恶劣的教育渐染,便很可能走向罪恶之路了;然后对人自身发展的作用。每个人的天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