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板龟的人工养殖的经验 1 稚龟池设计 稚龟饲养池采用砖及混凝土结构,池长2 m、宽1.5 m、高0.6 m,池底为斜面状,池底及池壁四周20 cm以下部位贴瓷砖,保持池底及四周光滑,避免磨损龟甲及四肢。饲养池上方用钢管作支架搭成圆形拱棚,夏 季覆盖遮阳网,春秋两季覆盖塑料簿膜,延长稚龟的摄食和生长时间。养殖池分为两个区域,即摄食休息区和饮水洗浴区。摄食休息区为陆地,占稚龟饲养池总面积的70%,该区内设置龟巢(龟的隐蔽与栖息地)和饵料台。龟巢设计时采用两种不同方 式和材料:第一种方式是用细沙作龟巢,即将细沙堆积于养殖池的一角,供稚龟隐蔽和栖息。第二种方式是用木箱作龟巢,将木板钉成长1 m、宽0.6 m、高0.2 m,无底面的木箱,放置于养殖池的一角,供稚龟自由出入。观察两种龟巢对稚龟活动及 摄食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龟巢各有利弊,第一种龟巢的优点是有利于稚龟的隐藏,互不干扰,缺点是稚龟的活动量明显减少,白天基本隐藏在沙堆中,个体间的信息不易传递,不利于稚龟的摄食。第二种龟巢的缺点是不符合黄缘闭壳龟穴居的 栖息习性,易受敌害生物的袭击,但更有利于稚龟的摄食。当饵料投到饵料台上,很快就被少数稚龟发现并前来取食,在这些龟的影响下,其它稚龟也纷纷上台摄食,因此,摄食速度快,上台摄食率高,有利于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和群体的生长。 2 仔龟的收集及暂养 仔龟刚出壳时,腹部仍带有脐带和卵黄囊,少数仔龟的卵黄还有相当部分未吸收完。仔龟刚出壳时不能立即放入饲养池,应让其在孵化箱或沙盘中稍作停留。因为刚出壳的稚龟,其头、颈和四肢比较僵硬,血 液循环不完全畅通,基本不能爬行。出壳1-2h后,方可正常运动,此时大部分稚龟纷纷钻入沙中。收集稚龟时,动作要轻,小心扒开沙土,避免伤害稚龟。稚龟收集后,放入暂养容器中暂养2-3天。暂养容器可用大瓷盆、大塑料盆或玻璃缸。暂养容器放 置时底部要倾斜,加少量水,水深1-1.5cm,无水的一侧铺3-5cm厚的细沙,或者放置一块潮湿的毛巾作为稚龟隐蔽栖息的场所。卵黄没有吸收完的稚龟,应单独放置于一消毒的小容器中暂养,避免卵黄膜破裂和细菌感染,待其完全吸收后方可放入饲养 池。 3 密度及水位控制 稚龟在暂养容器中养殖2-3天后,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脐带脱落,脐孔愈合,已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并开始觅食,这才将稚龟转入饲养池中饲养。稚龟的放养密度 为50-80只/m2,入池时,用1×10-4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浴5 min,对体表消毒,避免入池后脐部感染病原体。稚龟饲养池,只能在饮水区加入少量水,保持水深1-2 cm,切不可加水过多或过深,否则稚龟易淹死。由于饲养池内加水少,池水很快被稚龟的 排泄物及残饵污染。因此,每天必须换水,每2-3天冲洗饲养池一次,始终保持池内清洁和池水卫生。 4 饲养的日常管理 除了正常的投饵、换水外,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光照强度、饲料、环境变化等 因素对稚龟活动及生长的影响。积极改善稚龟养殖的生态环境,以适应稚龟正常生长的需要,并作好管理记录。稚龟的日常管理内容如下: 4.1 定时巡池 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巡池一次,观察稚龟 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温度变化和池内水质状况,仔细察看各养殖池中稚龟有无翻体现象(即稚龟背甲翻到下面,腹甲和四肢朝上)导致稚龟无法活动。刚出壳不久的稚龟或体质较弱的稚龟,其四肢相对短小,尾部较细,运动能力及保持身体平衡的能 力差,在抢食或群栖过程中,一旦身体失去平衡而翻体,其四肢及尾部悬在空中不能着地,仅头颈部的支撑不能重新翻回正常的体位,特别是当稚龟在水中活动而翻体时,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会因头部淹入水中无法呼吸而窒 息死亡。 * 乌龟养殖网/wg/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