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疾病学研究进展(2yue 24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鲵疾病研究进展 周小愿,高志,高宏伟,韩亚慧,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河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 摘要: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大鲵疾病逐渐增多,许多养殖场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许多学者对大鲵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大鲵疾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大鲵疾病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鲵;病原;诊断;治疗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0NKC-39)。 作者简介:周小愿(1972-),男,陕西礼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和渔业环境。 TelE-mail:zhouxy_2005@163.com AdvancesintheResearchofgiantsalamander’sdiseases ZhouXiao-yuan,Gaozhi,GaoHong-wei,HanYa-hui, (Yellowriverfisheriesinstitute,CAFS,Xi’anShaanxi,710086,China) Abstract:Withtheenlargementofthecultivationscale,thekindsofgiantsalamander’sdiseasesbecamemoreandmore,whichhadresultedinlotsofeconomiclosses.Alargenumberofresearcheswereconductedinlastfewyears.Thestudyofcause,diagonsisandcureofthediseaseswerereviewedinthispaper.Someissuesconcerningthestudyarepointedoutandsomerelativ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 Keywords:giantsalamander,diagnosis,curepathology,research,advances. 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于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Andrias),为国家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中。由于大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珍稀物种资源,自1978年报道首例大鲵人工繁育成功以来[【1】,我国许多有大鲵自然分布的地区都积极开展了大鲵的人工繁育和养殖。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的蓬勃展开,有关大鲵疾病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上世纪90年代有关大鲵疾病方面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病害实用防治技术方面【2-6】;由于当时大鲵疾病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病害的诊断手段和防治措施以参照鱼类为主,因而针对性不强,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给大鲵疾病的科学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进入新世纪尤其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相继开展了大鲵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学、病理学、致病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本文着重就上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大鲵疾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从而积极推动大鲵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 1病原 根据大鲵疾病发生的原因,将之分为两大类:传染性疾病,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一大 类疾病,其中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由寄生虫导致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中毒病、外科病及营养代谢病等[7]。 1.1传染病 1.1.1细菌性传染疾病 从众多学者所做的病菌分离、培养、人工再感染结果分析,导致大鲵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有气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以及爱德华菌属的细菌。其中,已分离鉴定的气单胞菌科致病菌有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salmonicidasubspsalmonicida),假单胞菌属的细菌有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爱德华菌属的细菌则为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tarda)。这些细菌侵染宿主机体的途径与方式各异,导致大鲵患病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8-10,18,20](见表1)。 体表创伤成为几乎所有致病菌感染大鲵使其患病的主要诱因和途径。王高学等[35]和王印等[20]通过致病菌分离培养后进行人工体内注射再感染动物实验,确定了荧光假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通过大鲵的体表创伤进行入侵感染。敖弟书等【23】通过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迟钝爱德华菌水环境接触大鲵以及胃肠道食入大量病菌感染试验发现:体表没有创伤的大鲵在接触含致病菌的水环境时均无感染症状;而食入大量致病菌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