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20年~1368年)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 一、政治 (一)九品中正制 1、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内容: A、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机构; B、门下省——封驳审议,审核机构;下设政事堂(议军国大政) C、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户籍、土地和赋税)、礼(礼仪、科举)、兵(军政)、刑(刑狱)、工(国家工程建设)六部,行政机构。 2、作用 ①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③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科举制 1、概念: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2、演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明清演变为八股取士 3、评价 (四)、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五)、元行省制度 C D C 二、经济 2、手工业 (1)丝织业:唐朝官、私营纺织业;宋朝棉花种植由边疆→ 内地(闽、粤);元代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铁业:发明灌钢法(魏晋南北朝);北宋以煤作燃料有明确记载 (3)制瓷业:唐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釉下彩绘;宋景德镇“瓷都” 1、农业 (1)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至唐前期)→土地国有制 (2)农具:曲辕犁 (唐) (3)水利工程:立井水车、高转筒车(隋唐)、水转翻车(宋) 3、商业: (1) “市” 的发展:南北朝“草市”;唐朝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朝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草市”出现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2)商业的发展:唐朝辅助性经营场所;北宋出现“交子”;宋元“海上丝绸” (3)城市的发展 D 三、思想文化 1、理学 (1)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②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科举考试教科书 (2)陆九渊的心学 C B 2、科技 (1)指南针:宋朝运用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对地理大发现产生重要影响 (2)火药:唐末之后运用于军事;传入欧洲对于摧毁封建城堡、打败骑士阶层影响深远 (3)印刷术 :发明于隋唐,《金刚经》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艺术 (1)汉字 ①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②唐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③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行书) ④元朝赵孟頫的行书 (2)中国画 文人画:唐王维文人画鼻祖;宋苏轼 4、文学 (1)唐诗:李白“诗仙”,浪漫;杜甫“诗圣”、“诗史”,现实 (2)宋词: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3)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C D 枢密院 参知政事 副宰相 三司使 最高行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 分行 政权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中书门下 最高军政机构 分财权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元朝:行省制 (3)、宣政院: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 (1)、十个行中书省: 行省以下: 意义: 内容: 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分)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教材 谢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