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10.1.1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划分。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等因素,按表10.1.1判定。湿陷等级越高,对防水的要求也就越严。我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分区详见附表Q及附图P。
表10.1.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湿陷类型
△Zs(mm)
△S(mm)
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自重湿陷性场地
△Zs≤70
70<△Zs≤350
△Zs>350
△S≤300
Ⅰ(轻微)
Ⅱ(中等)
-
300<△S≤700
Ⅱ(中等)
Ⅱ(中等)或Ⅲ(严重)
Ⅲ(严重)
△S>700
Ⅲ(中等)
Ⅲ(严重)
Ⅳ(严重)
注:l 当湿陷量的计算值AJ600m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AZs300mm时,可判为Ⅲ级,其他情况可判为Ⅱ级。
2 △S一湿陷量的计算值;AZs一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
10.1.2 建筑物的分类与举例。
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要求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按其类别不同而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做到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1 甲类建筑:高度大于60m和14层及14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高度大于50m的构筑物;高度大于100m的高耸结构;特别重要的建筑;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2 乙类建筑:高度为24~60m的建筑;高度为30~50m的构筑物;高度为50~100m的高耸结构;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的重要建筑。
3 丙类建筑:除甲类、乙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和构筑物。
4 丁类建筑:次要建筑。
甲、乙、丙、丁类建筑物的划分,可结合表10.1.2各类建筑物的举例确定。
10.1.3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建筑物的不同类别的不同要求,凡埋地管道、排水沟、雨水明沟和水池等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表10.1.3中所规定的数值。
10.1.4 新建水渠与各建筑物之间距离。
新建水渠与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3倍,并不应小于25m。
10.1.5 防护距离的计算。
对建筑物,应自外墙轴线算起;对高耸结构,应自基础外缘算起;对水池自池壁边缘(喷水池等应自回水坡边缘)算起;对管道、排水沟,应自其外壁算起。
表10.1.3 埋地管道、排水沟、雨水明沟和水池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m)
建筑类别
地基湿陷等级
Ⅰ
Ⅱ
Ⅲ
Ⅳ
甲
-
-
8~9
11~12
乙
5
6~7
8~9
10~12
丙
4
5
6~7
8~9
丁
-
5
6
7
注: 1 陇西地区和陇东一陕北一晋西地区,当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压力管道与各类建筑的防护距离,
不宜小于湿陷性黄土的厚度。
2 当湿陷性黄土层内有碎石土、砂土夹层时,防护距离可大于表中数值。
3 采用基本防水措施的建筑,其防护距离不得小于一般地区的规定。
10.1.6 给水、排水管道一般规定。
1 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安装。
1)室内地面(标高±0.000)以上的管道;位于普通建筑物内的管道一般应尽量明装,重要或高层建筑内的应尽可能敷设在管道井内。当横管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孔洞,洞顶与管道顶间的净空高度,在I、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不应小于20cm,在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不应小于30cm,且在墙的两侧装设柔性接头。
2)室内地面(标高±0.000)以下的管道,原则上都应敷设在检漏管沟内。室内检漏管沟由建筑
工种作,作法要求应与室外防漏管沟保持一致。当管沟穿越基础时管沟与管道的净空高度在I、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不应小于20cm,在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不应小于30cm。洞边与管沟外壁必须脱离。洞边与承重外墙转角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m。
3)屋面雨水排水只要有条件的情况首先采用有组织的外排水,直接排至室外散水坡汇集室外雨水明沟或雨水口,避免漫流。落水管末端距散水坡面不应大于30cm,并不得设置在沉降缝处。
4)位于地下室的给、排水管道尽量明装,地下室的排水点宜尽量减少,一般地下室不宜设卫生间,需要设卫生间时,其粪便污水应采取隔离措施单独提升排出,集水坑作好防水防腐蚀处理,不得漏水。
2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安装。
1) 距建筑物的距离小于表10.1.3规定值的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应设在检漏管沟内。
2) 建筑物外墙上不得装设洒水栓。场地绿化用水点应尽量远离建筑物。
3) 室外雨水管道、雨水明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能使雨水迅速排至场地之外,进水管道系统,防止地面积水,室外散水坡的坡度应不小于0.05,散水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垫付协议书范文.docx VIP
- 四年级上第2单元第5课《了解家乡美丽的风景——数据收集工具》课件(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导引·三年级(详解升级版).pdf VIP
-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docx VIP
-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pptx VIP
- 乳腺癌重建术的护理.pptx
- 小学五年级民间故事10篇.pdf VIP
- 原嘉兴高联丝绸印染有限公司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pdf VIP
- 新解读《GB_T 39107-2020消费品中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静态顶空进样法》.docx VIP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