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治疗评定技术操作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治疗评定技术操作规范 一、通气功能 1、定义 肺通气功能是衡量空气进入肺泡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的指标。常用的分析指标有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有下列需求,又无禁忌证者:1)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及程度;2)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2)禁忌证:呼吸功能衰竭,其他系统严重病变、不能配合检查者。 3、设备与用具 肺量计。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E):指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每分钟通气量=潮气容积×呼吸频率(次/分)。受检者安静卧床休息15分钟待呼吸平稳后,与肺量计相连开始测定。重复呼吸2分钟,同时记录呼吸曲线与自动氧耗量。选择呼吸曲线平稳、基线呈水平状态、氧摄取曲线均匀的1分钟,计算VE。 (2)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快呼吸频率尽可能深的呼吸幅度进行呼吸,所能获得的通气量,通常以1分钟计算。受检者取立位,与肺量计相连,平静呼吸4~5次后以最快呼吸速度与最大呼吸幅度持续重复呼吸12秒或15秒,要求呼吸次数达10~15次。休息10分钟后再重复一次。为使测定成功,事前要向受检者充分说明,测定过程中对受检者发出适时的指令并持续地指导与鼓励才能取得最佳结果。选择呼吸速度均匀、幅度一致持续达12秒或15秒的一段曲线,将其呼出或吸入的气量乘5或4,即得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要求两次测得结果的差异<8 %,且应选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实测值。 (3)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受检者取立位,与肺量计相连后,做最大吸气,屏气1秒后以最大努力、最快速度呼气,持续、均匀、快速呼尽,重复2次。选取最佳曲线,要求起始部陡直,终末部平坦达0.5~1.0秒,整个曲线平稳光滑。自曲线上计算第1、2、3秒的呼气容积及其各占FVC百分比,分别记为FEV1、FEV1/FVC%, FEV2、FEV2/FVC%, FEV3、FEV3/FVC%。临床常用相对值,正常分别为83%、96%、99%,健康者在3秒内可将肺活量几乎全部呼出。 (4)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是指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5、评定标准 (1)每分钟通气量:男性约6.6L;女性约5.0L。超过10L为通气过度,低于3.0L表示通气不足。 (2)最大通气量:男性约104L;女性约82L。一般是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判断指标,低于80%为减少。 最大通气量可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又可了解受检者的呼吸储备力、肌肉强度和动力水平,可作为手术前评价。其减少见于: 1)气道阻力增加:如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肿瘤等; 2)肺组织损害:如肺炎、肺结核、肺泡出血、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等; 3)胸廓、胸膜病变:如严重脊柱后侧弯、肋骨骨折、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 4)神经系统和呼吸肌活动障碍:如麻醉、脑炎、脊髓灰质炎和 重症肌无力等。 (3)用力肺活量:最常采用FEV1及FEV1/FVC%作为判定指标。前者正常值男性为3179±117ml、女性为2314±48ml;后者均应>80%。 (4)肺泡通气量成人正常值约3~7L 。每分钟呼吸次数约15次,潮气量减去死腔气量约350ml,相乘得出肺泡通气量约为5.5L/min。 1)肺泡通气量减少: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炎、 肺不张、麻醉、 重症肌无力等通气不足性疾病,血气分析示Ⅱ型 呼吸衰竭和 呼吸性酸中毒; 2)肺泡通气量增加,见于 酮症酸中毒、癔病、 高通气综合征等肺泡通气过度性疾病,血气分析示 呼吸性碱中毒。 (5)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或FEV1/FVC减少,说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减少见于: 1)气管与支气管疾病,如:气管肿瘤、狭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等; 2)肺气肿、肺大疱; 3)其他原因不明的疾病,如纤毛运动障碍。 (6)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的判断: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正常或减低,FEV1/FVC减低,残气量增高,肺总量正常或增高,残总比明显增高;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减低,FEV1/FVC正常或增高,残气量减低,肺总量减低,残总比正常或轻度增高。 6、注意事项 最大通气量测定是较为剧烈的呼吸运动,平常人经过15秒持续快速大幅度呼吸运动后,体内CO2可减少500ml,PaCO2下降20mmH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