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郑板桥的爱竹人生
篇一:郑板桥与竹子
?
郑板桥与竹子
?
20XX年6月1日20:47新闻来源:西部在线
?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俱佳。其书法峭劲挺拔、不拘横竖,结字错落疏宕,又如同奇崛嶙峋的岩石,被人称之为“乱石铺街”的“板桥体”;而我则认为其“乱亦有道,石坚有棱”,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
郑板桥的画以兰、竹为主要题材,尤其擅长画竹,且多有题诗,常常通过竹诗、竹画的配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板桥爱竹。在他眼里,竹是绝佳的创作意象。竹的形象是正直、虚心、坚韧、挺拔,而且有气节之寓,因此,竹承载着板桥的思想,寄托着板桥的感情,是板桥最亲密的朋友。或者说,竹子就是他的生命。
?
郑板桥是乾隆元年进士,在山东范县和潍县任知县12年,清廉爱民,卓有政声。
?
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睡梦中都关心着人民的疾苦,牵挂着百姓的冷暖。观其画与读其诗,一个亲民爱民、勤政廉政的清官形象已跃然纸上。
?
郑板桥虽一介书生,七品县官,但终生以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以儒家仁爱利民思想为自己的人生座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始终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潍县做官期间,“以岁饥为民请赈”而触怒大吏,乞病而归。
?
从此,郑板桥回乡写诗作画,度过了他贫寒且有气节的一生。《竹石》诗就是其中的一首,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他一心为民、不计得失、甘守清贫、矢志不移的真实写照。
?
郑板桥在文学艺术上辛勤探索、锐意创新,其学问见识不落前人窠臼,诗词文章不用前人熟语,书法亦自成一体。其画竹,“胸无成竹”,信笔所至,浑然天成。“画工何事好离奇,一竿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这首《出纸一竿》诗,就是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杰作。
?
郑板桥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其诗词文章甚至书画作品都是真情真性的自然流露,其中写给堂弟郑墨的十几封家书和《七歌》《乳母诗》《怀舍弟墨》等诗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
郑板桥还有一篇短文也题名《竹石》:“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筍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
?
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在这里,郑板桥和竹已融为一体,把爱竹的情怀以及和竹石相知相伴的美好情感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
篇二:郑板桥竹子赏析
?
丛竹图赏析
?
梅兰竹菊一直以来均是画家们所喜爱的画中之物,又因其各自具备不同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国画四君子。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对竹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加体会到画家所画竹的一种精神。
?
就中国的传统国画来说,国画竹子,算是一种常见的画作,许多名人都画过竹子,但是真正被流传下来的却少之又少!而到了现代,国画竹子依然被很多近现代画家所追捧。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竹子有气节,清高!另外一种原因则是因为,竹被象征为平安,所以说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竹报平安,炮竹声声辞旧岁等等和竹子相关的话语。都体现了竹子另外一层精神含义。所以国画竹子经久不衰也是有原因的。
?
国画竹子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精神寄托,对平常百姓来说,是一种平安,是一种安定。所以来说,中国的竹子也被冠以特殊的文化色彩和精神印记。
?
古人爱竹,因其挺拔、中空、有气节!流传于后世的竹子国画相对来说还算多的。明朝的唐寅,擅画花鸟,也擅长山水,植物,人物。其画作细腻含蕴。能诗会画,可以说是当时大才子。和他一样有名的,还有他的国画竹子,唐伯虎擅长画竹子,往往三两笔就能勾勒出竹子的形态来。
?
下面再献上郑板桥的一幅知名《丛竹图》,希望中国的竹子国画,竹子精神走出国门,被世界人所认可,被更多的中国迷所熟知。让中
?
国的文化熏陶每一个人。让感受世界人民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人将为之自豪。
?
郑燮(1693~1765年),号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画家。幼时聪颖好学,尤爱字画,有诗、书、画“三绝”之誉,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而以兰竹最为著名。《丛竹图》是郑板娇71岁所画。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