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9.6.1 中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
(9.6.1)
式中 q——设施处理能力(m3/h);
QPY——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的原水水量(m3/d),宜按中水日用量的110%~115%;
t——处理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
9.6.2 常用构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
1 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
2 格栅。
1) 型式:宜选用机械格栅。
2) 数量:
①当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不大于10mm;
②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置二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为10~20mm,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净宽取2.5mm。
3) 格栅流速宜取0.6~1.0m/s。
4) 设在格栅井内时,格栅倾角不宜小于600。格栅井须设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3 毛发聚集器。
1) 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水泵吸水管上应设毛发聚集器。
2) 毛发聚集器应按下列规定设计:
①过滤筒(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
②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
③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
④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4原水调节池。
1) 容积计算见9.4.5条2款。
2) 池内宜设曝气多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3.h。
3) 池底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并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埋地式时,项部应设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
4) 中小型工程的调节池可兼用作提升泵的集水井。
5 中水调节池。
1) 容积及高位水箱计算均见9.5.4条2款。
2) 自来水补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自来水的应急补水可设在中水调节池或高位水箱中;但要求只能在系统缺水时补水,补水控制水位应设在缺水报警水位。
②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
③补水管上应设水表计量。
④应有确保不污染自来水的措施。
3)池(箱)应设溢水管、泄水管、人孔及爬梯等设施。
6 沉淀(絮凝沉淀)。
1)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
①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
②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对于规模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可根据处理工艺要求设置初次沉淀池。
2)二次沉淀池。当处理水量较小时,絮凝沉淀池和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或斜板(管)沉淀池,水量较大时,应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部分设计。
3)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①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8~1.2m3/m2.h。
②中心管流速不得大于30mm/s。
③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一般宜为550—600)。
④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边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大于3。
⑤沉淀时间宜为1.5~2.5h。
⑥沉淀池宜采用水力排泥,静水压力不应小于1.5m。
⑦沉淀池集水应设出水堰,其出水最大负荷不应大于1.70L/s·m。
4)斜板(管)沉淀池设计数据:
①沉淀池宜采用矩形。
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1—3m3/m2.h。
③斜板(管)间距(孔径)宜大于80m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倾角为600。
④斜板(管)上部清水深度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高度不宜小于0.8m。
⑤停留时间宜为60min。
⑥进水采用穿孔板(墙)布水,出水采用锯齿形出水堰,出水最大负荷不应大于1.70L/s·m。
⑦采用水力排泥时,静水压力不应小于1.5m,排泥管直径不宜小于80mm。
⑧ 斜板(管)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
7 气浮。
1)气浮处理由气浮池、溶气罐、释放器、回流水泵和空压机等组成,宜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
气气浮方式。流程见图9.6.2—1。
2)气浮池。矩形气浮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气浮池进水部分设反应室,反应时间为10~15min,进入反应室的流速宜小于0.1m/s。
②接触室水流上升流速一般为10~20mm/s。
③气浮池有效水深为2~2.5m,超高不应小于0.4m。
④气浮池分离室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大于1.0h;池内水平流速不宜大于10mm/s;表面负荷取2~5m3/m2.h。
⑤气浮池顶应设集沫槽,可采用水冲溢流排渣或刮渣机排渣。
3)加药:气浮池需要投加混凝剂,必要时还可投加助凝剂。
①混凝剂采用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PAM;
②投药点在原水泵吸水管上;
③按处理水量定比投加,并充分混合。
4) 溶气罐:
①溶气罐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4min;
②罐内工作压力采用0.3~0.5MPa;
③罐内装有填料,高度为1~1.5m;罐高为2.5~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