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doc

发声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声训练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基础发声训练 1、定义 对与发声器官相关的功能如呼吸控制、喉颈部肌肉收缩以及基础发音进行训练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发声障碍人群。 (2)禁忌证:严重精神障碍人群。 3、仪器和设备 录音设备或计算机辅助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等相应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体位与呼吸功能的改善: 1)建立正确体位:坐位挺胸,两肩下坠,收腹;站位时需要挺胸收腹,两肩放松;保证呼气通道通畅; 2)分别练习胸腹式呼吸:慢吸气、慢呼气;快吸气、慢呼气;慢吸气、屏气、慢呼气等不同形式的呼吸方法。 (2)放松训练: 1)颈部放松训练,纠正喉肌张力过高的现象:训练时要求患者进行头部的低、抬,左右侧头以及左右转头的动作,每个动作完成10次,运动时平静呼吸使颈部放松。 2)进行发声的放松动作,如叹气样发声、打哈欠以及深呼吸动作等。 3)持续发声训练:录音状态下让患者深吸气后发尽可能长的元音“a”和“u”,音量保持平稳,发声时治疗师可以利用手掌接触患者腹部,使患者能注意到腹部肌群的持续用力,治疗师也可以同时给与患者参照声,使患者能参照发声。使用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以使患者直观看到发音的长短数值并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用持续发音驱动气球升天等,增加趣味性。 5、注意事项 (1)选择合理的训练时机:急性期炎症、声带小结及器质性发声障碍应先进行病因治疗,待发声器官在形态上基本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早期病变时,并不要急于进行系统训练,可先指导嗓音的正常使用以及适当休声,待病因得到纠正后在进行系统训练。对于慢性病变引起的发声障碍,由于长期的病理状态下形成的错误发声状态,依靠临床治疗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因此需要系统的功能锻炼。 (2)重新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发声障碍常常是由于用声不当和嗓音“滥用”造成的,患者形成了错误的呼吸以及发声动作,与正常的生理性动作相违背。因此训练的主要原则是重新获得正常的呼吸和发声动作,并在此目的下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功能锻炼,固定正确的运动模式。 二、发声矫治训练 1、定义 针对音量、音调、音质以及喉部痉挛等异常因素进行矫正的训练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发声障碍人群。 (2)禁忌证:精神行为异常患者。 3、仪器和设备 录音设备或使用计算机辅助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等相应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音量异常的训练: 1)音量过弱的训练:要求患者先进行屏气、咳嗽等提高声门下压力的训练,进行呼吸力量的训练如吹气等,然后进行元音的发音练习,提高音量; 2)音量过强的训练:先使患者进行放松,减少喉部呼气流强度,软起声,无声化,训练耳语发声,减低音量; 3)单一音量的训练:使患者先进行喉部气流的变化训练如吹气球、吹口琴等,使患者有参照的进行小声到大声的转换。利用录音设备或使用计算机辅助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给予反馈听音,而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直观看到音量的大小数值及训练指示。 (2)音调异常的训练: 1)针对音调单一和音调变化障碍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有叹气样发声训练、四声音调的辨别和发音训练。音调的变化训练可以进行哼唱训练,即利用一小段歌曲曲调,由患者参照音调变化进行哼唱。 2)在音调的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发音的连贯性以及喉部的放松,从单音的音调变化逐渐过渡到词和句子的音调变化。 3)利用录音设备给予反馈听音分析音调异常,而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直观看到音调曲线,并进行治疗师与患者的声调曲线对照分析,直观指导训练。 (3)痉挛性发声的训练:包括放松训练、软起声的训练。有效的放松可以采用深呼吸以及咀嚼活动方式引导完成,软起声的常见训练内容有叹息样发声、慢呼气起声和耳语声等方式。自发叹气时的出声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软起声,要求患者以放松呼吸的方式发声,在呼气后发声,发声时注意声门区的气流通过不能断续,可以先从发“h”音开始。利用录音设备给予反馈听音分析异常发声,构音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可分析异常起音,直观指导训练。 (4)音质异常的训练:针对共鸣异常的训练包括纠正鼻漏气的训练、纠正鼻音化的训练等。 1)纠正鼻漏气的训练可以采用引导气流法,如吹的训练、屏气的训练、故腮的训练等。 2)纠正鼻音化的训练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可以使患者通过发舌根音送气和非送气化来交替运动软腭,如连续发“ka、ka、ka”及发“ka、ga、ka、ga”的音,被动训练可以进行抬举软腭发音法和捏鼻发音法等。 5、注意事项 (1)针对性训练: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围绕患者的具体障碍来进行,常见的发声障碍主要在呼吸、发声的音量、音质和音调以及共鸣方面出现异常,因此只有从直接症状出发,才可以系统的纠正发声的异常。 (2)适合的训练量:正确的发声方法需要一定的重复锻炼才能够重新确立并在生活中得以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