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授课题目
第七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了解地下洞室开挖前后的应力特征;掌握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掌握围岩压力和弹性抗力的基本概念和确定方法、地下洞室围岩工程地质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改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地下洞室开挖前后的应力特征
一、应力重分布的特征
二、围岩的松动圈和承载圈
第二节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第三节 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
一、地形条件geographic conditions
二、岩性条件rock and soil engineering characters
三、地质构造条件geologecal structure conditions
四、地下水(水文地质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五、地应力(natural stress)
第四节 围岩压力
第五节 水工隧洞围岩的承载力
第六节 地下洞室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第七节 改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与难点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岩压力和弹性抗力的基本概念和确定方法。
教学方法
手段(教具)
参考资料
1 戚筱俊.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2 陈德基主编.水利工程勘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崔冠英主编,水利工程地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4 左建,郭成久等主编.水利工程地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 孙文怀.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6 李智毅,杨裕云主编.工程地质学概论.武汉:中国地质出版社,1994
7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编著.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8 胡厚田.土木工程地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后作业与
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第七章课后思考题与练习题1、2、4、6、8题;
教学后记
讲稿部分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第七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问题
第一节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
一、应力重分布的特征
地下洞室(underground cavern)开挖前,岩体内的应力状态称为初始应力状态。开挖后,由于洞室周围岩体失去了原有的支撑,破坏了原来的受力平衡状态,围岩将向洞内产生松胀位移,从而引起洞周围一定范围内岩体的应力重新调整,形成新的应力状态。该应力称重分布应力、二次应力或围岩应力(stress of country rock)。
直接影响围岩稳定的是二次应力状态,它与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洞室断面形状及岩体特性等因素有关。在简单情况下,假定岩体为弹性介质,对于侧压力系数(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λ=1的圆形洞室,围岩中任一点的应力(图7—2)可用公式7-4计算。
从式(7—4)可知,当A点处于洞壁,即R=r时,σr=o,σθ=2σ。因此,围岩应力重分布的特征,是径向应力减小至洞壁处为零,切向应力集中,当λ=1时,洞壁处的切向应力约为初始应力的2倍左右。应力重分布的范围,一般为3倍洞径左右(图7—3),在此范围外,岩体仍处于初始应力状态,不受开挖影响。通常所说的围岩,就是指洞周受应力重分布影响范围内的岩体。
二、围岩的松动圈和承载圈
洞室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取决于二次应力与围岩强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洞周边应力小于岩体的强度,围岩稳定。否则,周边岩石将产生破坏或较大的塑性变形。围岩一旦松动,如不加支护,则会向深部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应力松弛区,称为塑性松动圈。在松动圈形成过程中,原来周边集中的高应力逐渐向深处转移,形成新的应力增高区,该区岩体被挤压紧密,称为承载圈。此圈之外为初始应力区。
第二节 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由于岩体在强度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洞室围岩变形(deformation)与破坏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有脆性破裂、块体滑移、弯曲折断、松动解脱、塑性变形等。上述的变形破坏形式与围岩的结构类型有关。
1.坚硬完整岩体(firm rock)的脆性破裂(fragility fragment)
在坚硬完整的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围岩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在高地应力地区,经常产生岩爆现象(rock popping)。岩爆形成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它是储存有很大弹性应变能的岩体,在开挖卸荷后,能量突然释放所形成的,它与岩石性质、地应力积聚水平及洞室断面形状等因素有关。在坚硬岩体中易于发生岩爆。
岩爆的防治措施,一般有松动爆破或超前钻孔法降低围岩的应力、加固围岩或用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