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力学教学课件-第二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磁性法 磁测应力法是利用铁磁物体在磁场中磁化后的磁致伸缩效应来测量残余应力的。 磁致伸缩效应:铁磁物体在磁场中磁化时,在磁畴有序排列的同时,试件的长度沿磁化方向上的伸长或缩短想象。 * (三)X射线衍射法 原理:晶体在应力的作用下,原子间距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应力大小成正比,当用X射线,以掠角 入射到晶体表面时,如果θ能满足2dSinθ =nλ ,则X射线在反射方向因干涉而加强。 缺点: 图2-61 X射线衍射法测应力 * 1.焊接变形与应力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焊接应力和变形有什么危害? 3.焊接角变形、弯曲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5.如何矫正焊接变形? 第二章 思考题 3.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不够充分) 残余拉应力使材料的疲劳极限下降; 残余压应力使材料的疲劳极限提高; 在轴向加载的应力状态下,残余应力不可能对其疲劳强度产生大的影响; 表层残余压应力对于承受轴向载荷且疲劳裂纹起源于表面的零部件十分有益; 残余应力对零件缺口疲劳强度的作用十分显著。 * 4.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SCC,条件:拉应力、特定的介质和对腐蚀敏感的金属; 原因:拉应力和介质、腐蚀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的一种现象,拉应力越大,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时间越早。 提高焊接结构抗应力腐蚀能力的措施: 适当的消除内应力处理 正确选择结构材料 5. 对压曲强度的影响 受压焊接杆件(如焊接柱、桁架中的受压杆等)在压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整体失稳现象。究其原由是焊接残余应力对受压杆失稳邻界应力的影响。 图2-44 杆件和梁的失稳 6.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结论:在静载下,焊件经过一次加载-卸载后,再次加载,只要其大小不超过前一次,残余应力不再起作用,外载也不影响焊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 图2-45 内应力对刚度的影响 * 三、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一)在焊接过程中调节内应力 1.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见书(图2-128,129,130) 2.减小接头刚度 3.采用加热减应区法 设计上减小焊接应力的核心是正确布置焊缝,以避免应力叠加 。 * 避免应力集中:焊缝不要设计在高应力和断面突变的地方 图2-46 焊缝设计位置分析 * 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减小接头拘束度,减小焊缝残余应力 图2-47 接头形式对拘束度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图2-48 减小接头的刚性措施 图2-49 降低局部刚度减少内应力 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减小接头拘束度,减小焊缝残余应力 图2-50 加热“减应区”法示意图 采用刚性加热减应区方法减小焊缝残余应力 图2-51 长焊缝(1m以上)焊接时,采用的焊接方向和顺序 采用分段焊方法减小焊缝残余应力,减小焊后收缩变形 工艺措施 1.留余量法 2.反变形 3.刚性固定 * 图2-53 对接拼板时的刚性固定 * 在残余应力拉应力区,应避免几何的不连续性会造成应力集中 磨平 图2-54 接头几何不连续分析 * 对复杂接头可通过残余应力辅助有限元分析,建立合理结构 根部应力高, 不采用。 根部应力低, 采用。 图2-55 采用有限元分析复杂接头应力 * (二)机械拉伸法降低残余应力 液压试验 以液体(一般为水)为介质 液压试验的压力加载 水压试验程序: 充水,排气   缓慢加压力,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后将压力降至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检查,是否有渗漏,异常响声,压力下降等   合格要求:试验过程中无异常响声、无可见异常变形、焊缝及连接部位无渗漏。   * 三、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三)焊后热处理 目的 改善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消除应力 * 三、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振动 传感器 橡胶垫 构件 激振器 振动 主机 偏心块 振动时效(振动消除应力法VSR)工艺 图2-56 振动时效处理工艺 * 圆筒体采用两枕木支承; 二次鼓形振动。 图2-57 50吨钢水包 * 二点支撑、自由共振; 二个出水口及大法兰环作为夹持激振点; 构件刚性大、固有频率高,采用分频振动。 图2-58 核电吊篮模拟体 * 特点:304L不锈钢,全焊接结构,板厚:30~70mm 分段加工,分段VSR 图2-59 核聚变实验装置304L不锈钢,全焊接结构 * 底板初次VSR 图2-60 核聚变实验装置底板初次VSR * 底板再次VSR 图2-61 核聚变实验装置底板再次VSR * 图2-62 核聚变实验装置顶盖的VSR * 图2-63 核聚变实验装置中筒体的VSR * * 设计原则 * 工艺原则 按其对结构的是否破坏来分 按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