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田水利】 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 【农田水利】 ★ 我国称之为农田水利工程; ★ 英美称之为灌溉与排水工程; ★ 俄罗斯称之为水利土壤改良。 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绪 论 世界灌溉排水历史发展简介 我国的农田水利历史 世界各国灌排水发展的趋势 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世界灌溉排水历史发展简介 一、农业灌溉历史 二、农田排水的起源 一、农业灌溉历史 灌溉事业是从世界的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发展的。灌溉起源于: — 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 —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 中国的黄河流域。 以上流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农田排水的起源 1、中国商代开始有了沟洫工程,发展到今天,逐步形成一系列的明沟排水系统,成为排涝防渍的有效工程措施。 2、暗管排水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仅用于墓地干燥。 3、公元1808年英国人里德采用粘土烧制土管,首先应用于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 4、1843年帕克斯首先发明用土管制作机大量生产优质土管。 5、1948年被美国引进,随后暗管技术先后在西欧一些国家推广应用,大多采用烧制的粘土陶管、瓦管和混凝土管等。 6、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大规模发展排水事业,到80年代中期农田排水施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大部分排水设施实现了管理自动化。 第二节 我国农田水利历史 一、我国水资源状况 二、 我国农田水利史 一、我国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状况 (1)南方—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 年降雨量为800-2000mm,故又称水分充足地区,无霜期一般为220-300天,作物以稻、麦为主,一年至少两熟。 (2)北方—淮河以北。 年降雨量一般少于800mm,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干旱区:主要是农牧兼作区; 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和豆类,水稻也有些。 二、我国的农田水利史 (一)解放前 战国以前时期:以沟洫、芍陂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战国至西汉时期:代表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引障十二渠等。 以都江堰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的灌溉工程; 以郑国渠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灌溉工程; 以引漳十二渠、坎儿井为代表的华北、西北地 区灌溉工程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代表工程由黄河流域陂塘建设; 唐宋时期:南方太湖圩田、北方农田放淤; 元明清时期:长江、珠江流域,农田水利得到长足发展;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泾、渭、洛惠渠,长江流域排水闸,黄河流域倒虹吸,海河流域拦河坝。 (二)建国后 (1)据2003年末统计,全国水库从解放初的20多座增加到85153座,全部水库总库容 5658亿立方米。 (2)全国供水能力从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5800多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达到470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为96.8%。 (3)万亩以上灌区处数 5729处,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3786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发展到8385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29164万亩,基本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总体格局。 (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89.71万平方公里。 主要江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提高了防洪能力; 水资源初步开发,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水资源缺乏 管理水平较低 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效益差 三、中国历代治水名人简介 孙叔敖(公元前6世纪)主要业绩:在楚国筑芍坡,是我国古代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 西门豹(公元前5世纪)河北人。主要业绩:领导人民在漳河上修建引漳十二渠工程。 郑国(公元前3世纪)陕西人。主要业绩:主持修建郑国渠工程。 李冰(公元前3世纪)四川人。主要业绩:主持修建都江堰工程,并在四川修建其他水利工程。 召信臣(公元前1世纪)安徽寿县人。主要业绩:公元前34年在汉水支流唐白河流域修建六门陂等水利工程多处。 三、中国历代治水名人简介 王景(公元前1世纪)山东即墨县人。主要业绩:东汉明帝永平12年主持由数十万兵卒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渠工程,次年竣工,此后900余年无大改道,史称王景治河。 范仲淹(989~1052年)江苏吴县人。主要业绩:在江苏北部主持修建海塘,被后人称作范公堤,并对治理太湖有独特见解。 郏亶(1038~1103年)江苏太仓人。主要业绩:总结太湖水利的历史经验,撰写《水利书》,对后世治理太湖有重要参考价值。 郭守敬(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