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优秀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阕总写杭州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以不容置疑的大气势概说杭州自古为都,称繁华。“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 再写杭州城中,柳桥如烟似画,帘幕舞风或垂,屋舍高低,人口稠密。接写杭州郊外,钱塘江潮,汹涌澎湃,横无际涯。末了陈列市民珠宝珍玩、绫罗绸缎,真是家家富足户户殷实,人们尽享太平。 下阕专咏西湖风景与人物。 先唱湖山胜景,白堤分西湖为里湖外湖,灵隐、南屏诸峰重叠;再写 “桂子”“荷花”,以花点缀西湖的山光水色。更有渔翁笛管、莲女菱歌,西湖满溢的是欢声笑语。作为投谒之作,词尾缀以赞颂:长官醉赏西湖,与民同乐。 投谒:投递名帖求见。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指达官贵人住地。至此,作者才巧妙的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求孙何引荐。“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恰恰是柳永梦寐以求的。“夸”,一为到朝中夸赞杭州,一为孙何到朝中替自己说好话。 《望海潮》一词从哪些方面描绘了都市繁华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富庶、繁荣、太平、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显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上,它是东南重镇; 2.历史文化上,它是古来繁华; 3.自然景观上,有著名的钱塘江潮,有秀美的西湖风物; 4.市井风貌上,有稠密的户口,有豪奢的陈设;5.百姓人家上,处处繁花、时时羌管,人们安居乐业。 6.地方治理上,仪仗威风,箫鼓升平,可称与民同乐。 ? 1.词人通过对杭州都市繁华与山川秀美的描绘,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喜与艳羡的情怀; 2.风土人情的书写也赞美了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中间或有谒见达官的奉承的意味。 《望海潮》为山川颂歌,亦为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欲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此。 词上片极力赞美杭州名都,自然环境秀美、城市经济繁荣。 下片细腻描绘西湖美景,黎民安居乐业,政要与民同乐。词作有粉饰太平的味道。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寒蝉:忧愁悲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卢挚《沉醉东风》) 长亭:离愁别绪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骤雨: 凄冷沉郁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白描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 胜负未分。 “念去去”,妙用叠字,委婉表达去者不忍行,送者难为别的两情缱绻。 “念”字领起,想象借此打开,设想(虚写)前路迢递,烟波浩渺,暮霭深沉,而旅人前途未卜,情人相见无期。落笔在景,生发在情。 上阕记眼前离别意,重在记别。 寒蝉、长亭、骤雨,叠加成悲秋销魂的景致;都门送别、蓬帐饯行、兰舟催发、执手握别、泪眼相看,铺叙了京都惜别,情人难舍的场面。 “凄切”一词,起到了定调的作用。 词起首融情入景,营构了一个凄迷清冷的典型环境,人物的离愁别恨也就呼之欲出。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环境悲凉 骤雨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虚)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离别难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还—— 曹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脍炙人口,一是景语传情:组合离愁景物入词,涂抹了色彩,酿造了诗意。柳谐音“留”,设想中的风前月下杨柳,无一不是怀人之景。二是意境拓展:所写景,由实转虚。船过杨柳岸,残月破晓,风牵人意,而佳人不再,物是人非,全由沉醉不知归路中来,人生匆促可见。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陈心境 由“今宵”思及“经年”,由“千里烟波”顺接“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回肠荡气,叹为观止。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