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迟子建的散文《灯祭》,文章围绕玻璃瓶灯讲述了“我”对童年父亲做的灯的怀念,以及对父亲的追思。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文章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将父女深情的场景真实地重现于我们面前,让人感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在读中的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玩具?你知道你父母小时侯都有什么玩具吗?对,他们小时侯不像我们现在玩具都是花钱买的,他们有许多玩具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人帮着做的玩具,玩着大人给做的玩具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对!我们文中的作者在怀念他的父亲,怀念父亲亲手给他做的灯,她认为那灯是“不寻常的”。为什么会认为是“不寻常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灯祭》。
二、自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罐头瓶 一瓢 怕 红烛 嚓 怀揣
笑吟吟 蓬勃 灯笼穗 唰唰 木墩
屋脊 妖娆 似冥非冥 墓地
了解作者
迟子建,1964年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 “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3、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2、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3、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地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4、“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
(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5、“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
(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我”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我”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6、“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父亲见“我”把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地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7、“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8、“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五、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1、作者是怎样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