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现代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第六讲 一、中国现代思想的特征 1、世界观:从“天下”到“国家” 2、价值观:从“群体”到“个体” 3、民主观:从“专制”到“民主” 4、文化观:从“哲学”到“科学” 二、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承认西方(从夷到洋) 2、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 3、晚清新政到五四运动:全盘西化 4、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 5、80年代:重新承认西方 6、90年代:在徘徊中西化 7、21世纪:重新发现传统 三、现代思想传播的主体(群体、组织与渠道) 1、西方传教士 2、出版机构:1843上海墨海书馆,清末有60余家; 3、报刊机构:19世纪末有20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80%; 4、教育机构:1914年教会学校12177所,在校生24万多人。 四、对现代化的影响 1、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国新式知识分子 2、促进了新政治派别的形成、新的领导力量的崛起 3、促进了新式文化形态和职业社团的形成 中国现代思潮的特点 现代中国思潮演化具有“交替式”演进的特点。所谓交替,一是“交换”,一是“替代”,一个思潮不会在它的顶峰期间驻留太久。宛如海潮的推进,一旦到达颠峰,随之下降,接着另一个思潮取而代之,奔逐新的峰顶。可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交替式行进”.这个现象在20世纪的上半叶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现代矛盾简言之是“上与下”、“新与旧”、“里与外”的矛盾。上下矛盾是阶级矛盾;新旧矛盾是新思想与旧传统的冲突;里外矛盾是反抗列强压迫的的民族矛盾。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思潮分流分派,此起彼伏,概被以上三大矛盾互动激荡所定。每对矛盾的运动,都成为思想流派产生发动的社会动因。??? 依此可说,中国现代思潮“交替”前进,乃为中国社会矛盾交替演变使然。??? 20世纪以降,从1900年到辛亥革命,社会主潮是国粹文化运动,特点是激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驱除满族统治,实现种族革命制造舆论。1911年后这个思潮出现异变,演化为尊孔与孔教思想,政治目的遽变,直接为袁世凯、张勋的帝制复辟服务。 1915年,以陈独秀为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诞生,标志新文化思潮席卷而来。直至五四,这个思潮到达颠峰。反传统,反孔教,决定它是国粹与尊孔思潮的反动。这是中国现代思潮的第一次“交替”.这场新文化运动也遇到不可避免的“交替”结局。1919年,梁启超从西游归来,巡礼欧战场的结果写下《欧游心影录》,“宣布科学的破产”,对五四慕西学、重物质与反传统思想作公开质疑。与梁启超持同一观点的有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反对科学万能主义。期间,人生观讨论也发出异响。至30年代,更有文化本位思潮接踵而来。纵览中国上半世纪思想界,驳杂交汇,此起彼伏,“一家独树,别处冷静”的局面绝难形成。五四大潮,旋起旋落,终被本位思潮替代。??? 然而,“本位文化”思潮一旦登场,即刻受到批判。马克思主义思潮输入、酝酿而至播扬,渐呈主潮之势。30年代后中国出现社会史大论战,而后大势剧进,狂澜激转,中国再度出现反传统热浪,孔孟之道复成靶的。这样的现象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并在文革期间演为极致。??? 作为对“反思”的反思,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学复活,弘扬传统,中国社会思潮又出现了另一番气象。自杜维明等海外华人学者,执着于“播道”精神,进入大陆学界以来,中国对儒家思想的又广泛出现认同赞颂的倾向。 思潮迭进,“交替”反复,内涵以下诸性质: 其一,交替,表现的是“中学”与“西学”的交替、“保守”与“批判”交替。这都是对“传统”而言,保守是对传统的保守,批判也是对传统的批判。如果说国粹思潮是中学与保守的表现,五四思潮则属于西学与批判的性质。而后,“文化本位”思潮则又是“中学”与保守的。再往下观察,每次思潮的交替无不是“中西”交替、保守与批判的交换。还要补充说明的是,无论中与西的交替、保守与批判的交换,一概是“建设”与“破坏”的交替。这样,中国文化破坏了又建设,建设了又破坏,循环反复,似无穷期,是乃中国文化现代演化的一大风景。 其二,“交替”的形式是“革命”的与“激进”的。后期思潮总对前期思潮作不遗余力地的批驳、贬黜,表现出思想领域的“汤武革命”。“保守”与“批判”、“中”与“西”,一时左,一时右,不象鸟翅的同时振飞,宛如人脚的轮替开步。看似煎烙饼那样的一正,一反,实是塔楼转梯层层圈圈地提升。里面隐藏着“正- 反- 合”“三题”演绎的辨证逻辑,这又是中国文化进步的特别景观。 其三,“交替”是“反思”的。交替过程就是反思过程。无论中学派或西学派中人,似乎没几个表现出沉静平和的心态。仿佛在中国思想界,出世成名,非得偏锋激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报告提交帮助.doc
-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doc
- 07-08学年下八年信息技术期末练习卷.ppt
- 2015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软件操作讲解.ppt
- 3常用绘图和编辑命令一.ppt
- 三自动变速器的自诊断.ppt
- 河南理工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doc
- 河南科技大学2006优秀硕士学位论文.doc
- 浅谈班主任工作方法.doc
-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换证申请呈批表.doc
- 援外工作工作总结.docx
- 2025年中国电动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docx
- 中国低压母线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docx
-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市场运营趋势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武汉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厢式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1-2026年中国小功率电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docx
- 2021-2026年中国电信息采集设备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光电检测设备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步进电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