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壤采样技术讲义全.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采样技术 主讲人: 单位: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1.技术标准 ●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术。采剖面土样,应在剖面观察记载结束后进行。在采样前应先将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下而上逐层从中心典型部位取样。 ●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2.采样器具准备 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工具类 器材类 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文具类 安全防护用品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常规项目 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3.监测因子的选择 选测项目 特定项目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3.监测因子的选择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 污染地区布点要密集一些 √ 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的,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由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定。 √ 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引起的,采样点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 √ 农用化学物(化肥、农药)引起的,均匀布点。 √ 综合污染型,采用综合放射状、均 匀、带状布点法。 ● 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点。 4.监测点位布设 4.监测点位布设 内容 布点数 适用条件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 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节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城市土壤采样 以网距2000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农田土壤采样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可设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每个单元以200m*200m为宜)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 每100公顷占地不少于5个,且总数不少于5个采样点 不少于3个柱状样采样点 大中型建设项目 不少于5个柱状样采样点 特大性建设项目或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 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 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 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 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 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采样点不少于5个,爆炸中心采分层样,周围采表层土(0~20cm) 爆炸污染型 监测同时,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农田土壤。 4.布点方法 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制备与分析 土壤采集深度的确定: 了解土壤一般污染状况:取0-15cm或0-20cm表层土壤,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60cm。 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一下15-30cm处,对于根深的作物,也可以取50cm深度处的土壤样品。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40cm),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