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9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計畫I-太陽光能應用於電能和熱能之特色領域人才培育和學程教學計畫
校外參訪報告
時間:97年5月5日(一)
參觀地點:台北縣石門風力發電廠及宜蘭清水自熱發電廠
參訪對象:本校太陽能電及熱學程師資培訓班成員、機電系、電機系及機械
系師生共128名
參訪行程表:如附件一。
參訪心得:
5月5日依預定行程表,師生128人分別搭乘四部遊覽車,至台北縣石門鄉的核一廠簡報室由徐課長為大家作簡報,介紹核一廠及風力發電廠概況如圖1及2。
圖1 徐課長為大家作簡報 圖2 機電工程師介紹風力發電原理
石門風力發電站
石門風力發電廠的設立是起源於近年來環保及全球暖化現象,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極需開發零污染的自產能源,因此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開發。行政院在93年制定再生能源發電容量配比從5.45%到2010年提升為10%,而風力發電占215.9萬千瓦,台電為了配合政府政策,宣示10年內在風場充沛的西部沿海地區,裝設至少200部風力發電機組。
第一期是台電內現有電廠場內及台灣西部沿海能資源豐富的地區,設置60部風力發電機組,總容量約9.9萬千瓦;包含石門660千瓦6部、恆春1500千瓦3部、大潭1500千瓦3部、大園1500千瓦20部、台中電廠2000千瓦4部,台中港2000千瓦18部,香山1800千瓦6部。第二期計畫設置63部風力發電機組,總容量12.6萬千瓦,後續計畫廠址除海岸防風林地之外,也規劃設置在海堤區域,河川高灘地及離岸近海區。
石門風力發電站設置在核一場區西側,共裝設660千瓦6部,總裝置容量3960千瓦,投資金額高達2億元,在93年10月完成商業運轉。其發電機組是由丹麥Vestas公司製作,機型為V-47型3葉片上風型,起動的風速為4公尺/秒(微風),相當於3級風以上,葉片是由強化玻璃製作而成。額定輸出風速15公尺/秒(疾風),相當於六級風,自動關機風速25公尺/秒(狂風),相當於十級風。耐風速為70公尺/秒(颶風),相當於十七級風。機組總高度45公尺,葉片直徑47公尺,葉片轉速每分鐘28.5轉,發電機為4極感應發電機轉速為1800rpm,額定輸出發660千瓦,如圖3。
圖3 風力發電機組 圖4 師生參觀風力發電站
風力發電的原理
當風推動風車的葉片旋轉,繼而推動發電機,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就輸送到附近的變電所的電力系統,再供給周邊用戶使用。
風力發電機組為全自動發電機,其特性有:(1)自動迎風控制,可依風向自動調整葉片迎向風向。(2)最佳旋翼角度控制,葉片自動依風速調整角度,低風速時葉片角度變小,此時葉面變大;反之,高速時,葉片角度變大,此時葉片受風面變小,(3)最佳轉差率控制,在高風速或風速不穩定時,經由最佳轉差率控制,以快速調整發電量,可求得穩定的電能輸出。(4)自動併聯及解聯,當風速高於4公尺/秒,且推動發電機達1800rpm時,即自動併入系統;反之,低於1800rpm時,即自動解聯,此時風機葉片僅保持自由旋轉,沒有發電。
以上資訊參考台電的石門風力發電站簡介。
圖5 老師與徐課長合影
師生一行128人聽完簡報後,隨即至風力發電站參觀,如圖4,5,並與風力電解說人員討論,直到10點半後,才依依不捨離開,向宜蘭清水出發。由於路途遙遠,至宜蘭後,服務人員為大家預定的便當在車上吃飯,繼續朝清水地熱發電站,大約在下午2點30分到達,突然看到一大圈白色蒸氣煙團往上衝,並發出“轟轟”的巨響,蔚為壯觀。由於下雨滿地泥濘,大家撐著洋傘,在發電站的空地聽取工研院能環所李清瑞研究員的簡介說明。
清水地熱位於清水溪谷中,地熱泉由地下冒出略帶硫磺味,呈滾騰狀。在1970年,中油在此鑽井探勘,發現附近蘊含豐富地熱,極具工業價值,便著手開發,終於在1981年成功的完成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清水地熱發電廠在1981年台電公司安裝3MW閃發式「先導型地熱發電站」之後,固地熱產率逐年下降,井內結垢,套管損毀,井距太近,熱水未還原回注,蒸氣壓力不足造成發電效率不佳同時發電系統方式不當,不適於其經濟效益差,因此在1993年終止發電而荒廢。
早先1970年由工研院研究地熱,1976年中油投資開發,1981年台電接收發電到1993年終止,最後交由宜蘭縣政府觀光客接管,作為觀光用。至1999年起因再生能源熱,宜蘭縣政府即委託工研院研究重新評估,朝向發電及觀光用途。
清水地熱目前總容量有3MW單循環強閃發背壓式機組,共有8口井,供給流量在1982年有300tph(噸/時)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