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美学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的道是一种无形无相,不可名状的本体,但在无形无相的道中却又蕴含着有形的天地万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遇而不可视,可知而不可触。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到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道家美学思想与儒家美学思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对立的成分,如果说儒家美学的主体是以“仁”为核心的“善”为美,那么道家美学中则是以“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真”为美。儒家提倡“仁学”,讲究“礼”,而道家则认为“礼”是一切祸乱之根源,主张取缔一切所谓文明的“礼”,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要顺其自然,不要认为的干预。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儒家思想是以入世的“仁、孝”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而道家是以超世的宇宙智慧来思考。因而儒家是古道热肠,道家是冷心静智。 道家思想强调事物运动的辩证统一,认为事物运动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同时,这种转化又是循环往复的,就如同四季更替自然规律一样的循环往复。 在对待既定目标的实现方法上,儒家强调直接的直线式的奔向目标,而道家则是选择逆向式思维,从相反的方向走向目标。即“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儒家强调以文饰之礼和守礼之仁的有为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则强调去礼、去名、去奢、去欲的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美学思想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体现在他的哲学思想中的。他不同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从家、人的基本单位的经验出发,而是从宇宙一切的最高点“道”的规律看待和思考一切。追求无限的、永恒的美,而不是有限的、短暂的美。 老子美学中直接涉及到美的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此处老子所言之美皆为现世之美,是相对的辩证之美。老子并不是主张追求现世之美,避免现世之丑,而是要超越现世的美丑,追求真正之美。 何为真正之美,从现世之美来看,真正之美是虚空之美,是无之美,而非有之美。“三十幅,共一榖,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器、室正是因为有了虚空之处才成其为车、器、室。 从道的高度来看,真正之美即大美,大美无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实际上,老子所认为的无音之声,无形之象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极高的忘我境界。是一种无饰之饰或无适之适的境界。 理想的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为腹不为目”。 在老子看来,现世的东西相对于道而言都是渺小的,人的审美不应当受固于现世之美,否则将会失去人的本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因此,老子的思想是以超世、理智、计算、辩证为特征,是一种被悠久的历史和无情的社会铸造出来的冷酷的智慧之心。他的美的理想则是表现为超世的圣与智,是得天道的平、淡、素、朴。 庄子美学思想 如果说老子是道家美学的奠基者的话,庄子就是道家美学的集大成者。同时,庄子还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孔子的仁思想。不过他的仁是自然而然之仁,而不是特意追求之仁。例如,“道泽及万物而不为仁”,即道不特意追求仁却实现了仁,使万物受到了恩泽。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极高境界。 庄子美学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天地自然之所以为美是因其“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此处的大美是一种可以令人欢欣鼓舞,奋发昂扬之美,是一种极限之美,是不受事物束缚的最大的自由之美。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定性,一物有一物之用,一物有一物之性,关键在于“合天”,就是合其自然之天性。 天地之大美就是天地自然运动本身,是最高之美,是天籁之美。庄子提出了“人籁、地籁、天籁”之说,人籁为人工所为,地籁为自然而为,天籁以自然为基础,但须机缘,不可强求。 “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院药剂招聘笔试题和部分参考答案5套 .pdf VIP
- 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docx VIP
- 院感防控与手卫生管理规范.pptx VIP
- 《DB44T 2583-2024无人水面艇和小型智能船舶海上测试管理规范》.docx VIP
-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docx VIP
- 富士达各功能电梯地址码(1)(1).pdf VIP
- 07K102 风阀选用与安装.pdf
- 海藻学-第四章-红藻门.ppt VIP
- 2025年人教版高中物理书目录(全).pdf VIP
- 合肥市庐江县选调县外教师考试真题2024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