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中国殡葬改革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殡葬
一、传统的杠业、杠房
近世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世纪,战火之猛烈,内忧外之深重、朝代更
替。其间,西学东,国人一时仰幕西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都
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以及生存环境。中国社会的这一翻天覆地之变化
也反映到中国的殡葬领域产生了所谓殡葬改革。近世中国承袭晚清惯例,称
殡葬服务行业为杠业,服务机构为杠房。
杠房指专为丧家提供丧事服务及殡葬用品的店铺。店铺内备有丧车、丧
杠、棺罩、仪仗鼓吹、殡仪服饰等物,或租赁或出售,并承办殡葬服务。以
土葬为主,丧事取儒佛道相混杂之礼仪。同时,还有专门的棺材铺、寿衣业、
冥衣铺(出售纸扎冥器,纸钱,或香烛等)。杠房老板根据丧主的服务要求
而收取费用,然后临时雇杠夫,而杠夫多较固定地受雇于某一杠房。这一模
式在城市内较典型,在农村则仍依本宗族及亲朋好友相帮办理丧事的方式。
同时寺庙也承办丧事,并停厝棺材。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中国殡葬改革
二、近世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殡葬变化
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5个沿海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随后,各
西方列强蜂拥而中国大瓜分中国领土,逐步将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西方近代文化包括殡葬服务方式也传入,
其中对中国殡影响较大的是殡仪馆、火葬场和公墓的建立。它们使丧事社会化,上海开风气之先。1844年出
现了第一个由外侨(英国人)开办的公共墓地山东路外国公墓。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最
初殡葬服务设施。1863年,英租界工部局又置地八仙桥公墓。
为了管理,1862年英租界工部局设公公墓股。这是在上牌租借地内出现的第一个殡葬行政管理机构。
19世纪末年,美国人韦伦斯在上海设立“松茂洋行”,专理外侨殡殓。这是由洋人经营的第一家殡仪馆。
30年代,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在江湾开辟新市区,市长对卫生局规定的职事中有“承担国人所办公墓的行政
管理”一项。当时的卫生局直接领导的有市立第一公墓(江湾公墓)、市立万国公墓。这是近代中国政府直
接管理殡葬的开始
1931年,南昌人陶醒予(家瑶)以恢复中华传统礼仪为号召,创办中国殡仪馆,这是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
殡仪馆。
关于火葬,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它受到禁止。自西方文化传入,火葬又被从外输入。1927年,在上海英
租界工部局开办的静安寺公墓的火葬处安装了上海的第一只煤气火葬炉。这是上海第一处现代意义上的火葬
场。在殡葬礼仪上,袁世凯政府于1912年8月17 日发布民国《礼制》,规定丧礼为脱帽三鞠躬。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中国殡葬改革
第二节 新中国的殡葬改革
新中国的殡葬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倡导阶段(1949- 1985);
法制阶段(1985年以后)。
一、改革的倡导阶段
社会改造时各地民政部门首先是接管了公墓,接收并改造了杠业,并在
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相应地设立了一些殡葬机构,如殡仪馆、殡仪
服务公司、火葬场等,吸收旧杠业人员为职工,原有的棺材铺等店铺或取消
或成为当地殡葬事业单位的服务网点。同时,取了迷信职业(如看风水)、
禁止封建信丧葬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并积极地推行追悼会等新的殡葬礼仪。
1956年,内务部提出“墓葬改革”的口号,其主要内容是:平迁移坟,规划
并建立公用墓地,有计划地建立火葬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建立或
增建、扩建了火葬场,积极倡导火葬。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中国殡葬改革
第二节 新中国的殡葬改革
1956年4月27 日在共产党中央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
化,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并在“自愿死后遗体体火化”的 《倡议书》上签名,
先后签名的高级干部152人。它掲开了我国大规模的“以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
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国加快了推行火葬的力度。1961年,内务部把殡葬改革作为_
项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并向各地民政部门作了部署。具体要求是:一是先大城市、
进而中小城市建立火葬场,推行火葬。二是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改革土葬。
三是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四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对有关殡葬事宜实
行统一管理。1965年7月内务部颁发 《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分为4个部分:
“一、大力推行火葬”,“二、改革土葬”,“三、改革旧的殡葬习俗”,“四、
把殡葬事宜统一管理起来”。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开始,也
是全面推行火葬的开始。
1981年12月民政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第二次为1989年,第三次为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