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二讲 古诗鉴赏基本答题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唐】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nè)沙:沙漠名。②鸊(bì)鹈(tí)泉:泉水名。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2、(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步骤一)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②(步骤二)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③(步骤三)表达了作者清冷孤寂、忧伤难耐的情怀。(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三、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1.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却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
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
2.对此诗,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
14.D“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
15.(6分)
(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马嘶”可见人多声杂,“待船归”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②诗人至“斜晖”“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并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③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
(2)今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人马共渡,马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历年真题章节练习题集.pdf VIP
- 《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pdf VIP
- 脑梗塞ppt课件(精).pptx VIP
-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pixelgridV4.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卫片使用手册.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A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烹饪试卷 .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B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论刑法中多次犯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从概念厘定到司法适用.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