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层建筑结构 总 纲 第一章 抗震设计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般规定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第四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六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七章 筒体结构、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带转 换层的高层结构简介 附 录 第一章 抗震设计 现代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发展起来的,是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类型和功能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更加多样化,所有这些都显示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构要同时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而到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本章将主要介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 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一、基本术语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设计特征周期(design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场地(sit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 1.0k㎡ 的平面面积。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抗震措施(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二、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抗震的效果。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中提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如下: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 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 可继续使用。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 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 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 破坏。 为达到上述三点抗震设防目标,可以用三个地震烈度水准来考虑,即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遵照现行规范设计的建筑物,在遭遇多遇烈度(即小震)时,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一般不会损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将产生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即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抗震设计有专门规定。 三、建筑分类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地震破坏产 生的后果,《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 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 生灾害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如 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大爆炸)的建筑等。 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等。 丙类建筑——除甲、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