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四、柱端弯矩 五、梁端弯矩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六、梁剪力、柱轴力等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同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即: 取各梁为隔离体,由平衡关系求得梁端剪力。 取各节点为隔离体,由平衡关系求得各柱轴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六、梁剪力、柱轴力等 同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即: 柱轴力(可能为拉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反弯点法适用于:层数较少、柱线刚度较小、梁线刚度较大(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结构 七、反弯点法的适用范围 不满足上述适用范围的框架,可采用D值法计算。 D 值 法 D值法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又称为“改进反弯点法”。 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 柱的反弯点高度yh 底层柱:y=2/3 楼层柱:y=1/2 y=y0+y1+y2+y3 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柱的反弯点高度yh y=y0+y1+y2+y3 y0 y1 y2 y3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由水平荷载形式、梁柱线刚度比、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层次查得 反映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由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查得 反映上下层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y2由上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y3由下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附表10-1 附表10-2 附表10-3 附表10-4 y0: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查附表10-1和附表10-2 附表10-1:框架承受均布水平力(风荷载)作用时 附表10-2:承受倒三角形分布力(地震作用)作用时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柱的反弯点高度yh y=y0+y1+y2+y3 y0 y1 y2 y3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由水平荷载形式、梁柱线刚度比、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层次查得 反映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由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查得 反映上下层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y2由上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y3由下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附表10-1 附表10-2 附表10-3 附表10-4 y1: 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影响,查附表10-3 i2 i4 i1 i3 i 反弯点高度偏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 当i1+i2>i3+i4时,反弯点 移,y1为 值。 下 负 当i1+i2<i3+i4时,反弯点 移,y1为 值。 上 正 对于底层柱,取y1=0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柱的反弯点高度yh y=y0+y1+y2+y3 y0 y1 y2 y3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由水平荷载形式、梁柱线刚度比、结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层次查得 反映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由柱上下横梁线刚度比查得 反映上下层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y2由上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y3由下层层高与该层层高比查得 附表10-1 附表10-2 附表10-3 附表10-4 y2、y3: 上下层层高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查附表10-4 h α2h α3h 反弯点高度偏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 当α2>1时,上层线刚度较小,反弯点 移,y2为 值。 当α2<1时,上层线刚度较大,反弯点 移,y2为 值。 当α3>1时,下层线刚度较小,反弯点 移,y2为 值。 当α2<1时,上层线刚度较大,反弯点 移,y2为 值。 上 正 下 负 下 负 上 正 对于顶层柱,取y2=0;对底层柱,取y3=0。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例:某七层三跨框架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其五层B柱(i1+i2+i3+i4)/ 2i=0.5;(i1+i2)/(i3+i4)=2。A、B、C、D柱截面相同。 (1)在风荷载作用下第五层柱的反弯点高度yh= ? (2)第五层柱的总层间剪力V5= ? (3)A柱αc=0.5, B柱αc=0.6, C柱αc=0.7,D柱αc=0.6,则B柱剪力VB= ? (4)B柱柱顶弯矩MB上= ?柱底弯矩MB下= ? i1 i A B C D 4000 4800 4500 5600 4200 4000 6000 i2 i3 i4 8kN 11kN 11kN 12kN 12kN 10kN 12kN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 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 柱的反弯点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原理.ppt
-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梁兴文)1.ppt
- 混凝土技术设计.ppt
- 混凝土简支梁桥Ch2-3.ppt
-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ppt
- 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估.ppt
- 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第八章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
- 混凝土结构第2章.ppt
- 混凝土结构第5章.ppt
- 混凝土结构第8章受拉构件强度与设计.ppt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