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节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 4.1 温度层结 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的数值,通常以r表示。 ? 干绝热递减率(rd):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单位高度为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称为rd,一般为0.98k/100m. ?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的热源 (2)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分布从低空向高空减少,水 汽和固体杂质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 使近地面温度高于上层。 温度层结的定义:大气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温度层结。 大气中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即r 0,称为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 (2)气温垂直递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递减率,即r = rd,称为中性层结; (3)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即r = 0,称为等温层结; (4)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即r 0,称为逆温。 4.2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的定义: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 一个空气块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下降运动后,当外力去除后,可能发生三种情况:(1) 气块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称这种大气是稳定;(2)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称这种大气是不稳定;(3) 气块被外力推到那里就停到那里或作等速运动,称这种大气是中性。 大气稳定度可以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之差来判别。 一个空气气块在大气中运动的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当r – rd 0 a 0 大气不稳定(正常温度层结) 当r – rd 0 a 0 大气稳定(正常、等温或逆温层结) 当r = rd a = 0 大气是中性 一般来说,r越大,大气越不稳定,反之, 大气越稳定。 4.3 逆温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层,即r 0 或r =0,称为逆温层。等温层可视为逆温层的一个特例。 大气近地面层空气的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大气温度层结一般是r 0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r 0或r = 0的现象,即发生了逆温或等温现象。 根据大气稳定度分析,发生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逆温层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温的垂直运动,也将逆温层称为阻挡层。 污染气体多积聚在逆温层下面,往往导致严重大气污染。 逆温的类型: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 (1)辐射逆温 (2)下沉逆温 (3)平流逆温 (4)锋面逆温 (5)湍流逆温 其中,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最密切。 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空气表面而形成的逆温。 原因:低层空气受表面影响大,降温多,上层空气降温少所致的。 当冬季中纬度沿海地区的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以及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积聚的冷空气上面时,皆可形成平流逆温。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4.4 不同温度 层结和大 气稳定度 下的烟型 4.5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对于大气污染物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输送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对污染物浓度的冲淡稀释作用。 ? 大气湍流 (1)大气湍流:大气的上下左右无规则摆动运动。 (2)成因: (A)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引起的热力湍流,它的强度取决于大气稳定度。 (B)由于垂直方向上风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 它的强度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3)作用: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的浓度也越低。 4.7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地理因素有: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2)局地环流(包括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地形地物的影响 (1)山脉 (2)高大建筑物:在建筑物背风面局部形成涡流。 局地环流的影响 ? 由于地形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地表热力性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化学2010第一章环境介质及其性质(1).ppt
- 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3-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
- 环境监测第六章-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锡元素.pptx
- 环境监测与保护(第一、二章).ppt
-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课件.ppt
- 环境健康安全EHSTrainingforFreshman.ppt
- 环境科学导论第4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ppt
- 环境空气及气体监测.ppt
- 环境流体力学4-1.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