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散文;(1)歷史散文
尚書
逸周書
編年體:
《春秋》
國別體
《國語》
《戰國策》
個人言行:
《晏子春秋》;一、 甲骨卜辭; 《殷虛文字乙編》(64):
戊戌卜,貞:今日旦,王疾目,不喪明?其喪明?;*;*; 西周曶鼎文;《毛公鼎》銘文長達490餘字其性質、篇幅與《尚書》已相當接近。;三、經典;西周恭王时期曶鼎;1.《尚書》的基本概念;3.《尚書》的文學價值;2、《春秋》;1、敘事“微顯癉幽,婉而成章”
(《史通·敘事》)
2、語言凝練含蓄--《春秋》筆法
“不虛美,不隱惡,以一字寓褒貶”
“《春秋》辨理,一字見義”
(《文心雕龍宗經第三》)
簡明含蓄,意味著歷史散文的進步。;魯隱西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春秋魯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伐、殺、誅、弑;《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自魯隱西元年(前722),終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比《春秋》增多二十七年。;四、史書;《左傳》文學特色;3、人物生動
人物四千多,王侯將相、學者、說客、宰豎、商賈、倡優、役人、盜賊、俠勇;容貌、性格較鮮明的不下數百人。
刻劃人物的方法:
對比1:子產--晏嬰開明的政治家
對比2:晉獻公妾驪姬陰險毒辣和申生忠孝厚道
對比3:重耳公子習性--雄才大略
心理:崔杼弑君後,晏嬰在莊公和崔杼間的
補敘(閑筆):鄭伯克段於鄢,掘地及泉的情節
細節曹劌足智沉著、宋華父督好色的;《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諸侯國的歷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故事。共21卷:
?周語3卷? 魯語2卷? 齊語1卷? 晉語9卷
?鄭語1卷? 楚語2卷? 吳語1卷? 越語2卷;1、敘事有序,起因、經過、結果層次分明;
2、重在記言,設喻、引史、對比、類比說服;
3、文章風格多樣,頗類戰國子書;厲王???,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曚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韓宣子(韓起)憂→ 貧 ←叔向賀
欒武子貧而成,德及桓子(欒武子兒子)
桓子富而敗,禍及懷子(桓子的兒子)
郤昭子富而敗,禍及全族;4、語言簡煉豐潤、含蓄暢達
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大都曲折盡情,富表現力。行人辭令膾炙人口。
屈完對齊侯、展喜犒秦師、燭之武退秦師、王孫滿論鼎、呂相絕秦等。
5、敘事後直接引入議論。
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來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倫理評價。
6、保存歷史文書
宋人陳骙在《文則》中列舉有命、誓、盟、禱、諫、讓、書、對八種。檄文也源於《左傳》。;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冊。共497篇。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臣向以為,戰國時遊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
基本內容:
列國統治集團間之權謀、譎詐、角逐、戰爭、殘殺活動的記述;謀臣策士縱橫捭闔謀議或說辭。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
思想駁雜:
棄仁義而崇尚謀略機變,論賢才而不拘道德。儒、墨、道、法、兵等各家觀念。
因有悖於儒家“仁義禮智信”的觀念,自漢到清一直受到責難。;劇談雄辯,善於權衡利弊,根據不同物件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個性心理,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迂回而諫。蘇秦、張儀等人遊說諸侯,述地理鋪陳東、西、南、北,山河湖海;溯歷史稱言三王五霸,從古到今;談政治輒君臣內外,法術權勢;論軍事攻守進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