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质作用公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地质作用公选; 长江源头为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公尺 ;长 江 入 海 口;长江和三峡大坝;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葛州坝到三峡大坝;1.西陵峡;2.巫峡; 3.瞿塘峡。;三 峡 大 坝;三 峡 大 坝;三源: 扎曲,约古宗列渠和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黄河入海口;1976;黄河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排水整沙;密西西比河入海口;河流及其 地质作用 (1);河流概述 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9·1河流的形成作用;9·1·1 片流(sheet flow);9·1·2 洪流;一般将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叫冲沟,其上端称沟头,下端称沟口。 汇聚在沟谷中有固定流向的水流称洪流。;9·1·3 河流;环流 水流中水质点作螺旋形运动,因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呈环状,故名环流。环流有单向环流、双向环流及涡流三种形式,它们各有各的成因。 a,单向环流 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为单向环形,称单向环流。单向环流普遍存在于河流及洪流的转弯处。;b,双向环流 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为两个环形,称双向水流。随水流向下游流动,水质点的这种双向环流在三度空间呈两股螺旋式运动轨迹,这两股螺旋流的旋转方向相反。 双向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平直河段水位的涨落或过水横切面的改变引起的。 当平直河段中河面有宽窄变化时,狭谷段造成壅水、宽谷段造成消水现象。;狭谷段壅水时,在横断面上河中央水面高于两侧河边。这种水位差使水质点在水体表层由中央流向边缘,然后从边缘下沉成为底流,底流向河底中央流动,左右两股底流同时抵达河底中央,又造成壅水,而上升,并使河中央水位抬高。于是再重复上述过程。随水流向下游流动,在河床内形成两股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流-双向环流。;宽谷段河水在横断面的中央跌落,使水质点从河中央下沉至河底后分成左右两股底流,并向两侧流动,然后沿岸坡上升,而使河边水位抬高,造成河边高于河中央的水位差。在这种水位差作用下,水质点在表层由河边流向河中央后下沉。于是再重复上述过程。随水流向下游流动,在河床内形成两股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流-双向环流。;c,涡流 水质点绕轴旋转的现象称为涡流。涡流的旋转轴有垂直的和水平的两种。;9·2 河流的动能;9·3 河流的侵蚀作用;2,水力作用 (hydraulic action) 河水以其机械冲刷力,而使河床破坏的作用。河流的动能愈大,水流侵蚀作用愈强。;9·3·1 下蚀作用;二,影响下蚀作用的因素 下蚀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①河水的流速,在相同的条件下,流速快的河水对河床的冲蚀能力强,反之冲蚀力弱。对由不同粒级的碎屑颗粒组成的河床,用不同的流速作实验,结果如下: 当流速10米/秒时,不论哪种粒级的河床均被侵蚀; 当流速18厘米/秒时,几乎所有粒级的河床都不被侵蚀。可见流速大,下蚀作用强。 ②河床基岩的软硬,结构松软的岩石组成的河床最易下蚀,致密坚硬岩石组成的河床不易下蚀。 ③地壳运动,地壳的升降改变了河水的位能差,从而影响下蚀作用的强度。 此外,气候的变化,河床断面的形态、大小等都影响下蚀作用的强度。;三,下蚀造成的河道变化特征 1,河谷的加深及扩展 河流长期下蚀河床的结果,在陆地上造成一条狭长形的洼地- 河谷。 河谷向一端倾斜,底部较平坦部分叫谷底,两侧为斜坡叫谷坡,河床处于谷底。;②河谷按横断面形态可分三类: a、峡谷或V形谷 b、U形谷 c、碟形谷 a、峡谷或V形谷: 谷底狭窄、谷坡陡,河床直接嵌在谷坡间。发育于切割深度大的上游地区。一般是幼年期河流的特征河谷。 河谷中河床呈直线形,水流很急。;上游河谷 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纵断面呈V字型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 中游河谷 比降已经和缓,河床位置比较稳定,侵蚀和堆积作用大致保持平衡,纵断面往往成平滑下凹曲线。 下游河谷 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沙滩和沙洲。 ;长 江 上 游 V 形 峡 谷;长 江 上 游 V 形 峡 谷;b,U形谷: 由V形谷发展而成或在历史上曾发育过冰川。谷底较宽、谷坡较陡、谷麓明显。发育于中上游地区,一般是壮年期河流的特征河谷。河谷中发育辫状河床。;c,碟形谷: 谷底平坦而宽阔(可宽达数-数十公里)、谷坡缓、无明显谷麓。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是老年期河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