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元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历史文化赏析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简介 历史上的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作诗 《十五夜观灯》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字升之, 自号幽忧子,初唐诗人, 与王勃、杨炯、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两千多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活动。“猜灯谜” 出现于宋朝。谜语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东汉明帝时期,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天帝神鸟之死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元宵节吃元宵。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 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 的美好愿望。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情, 抒发了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作者通过描写—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自己的一种志向。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 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 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 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