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老舍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老 舍 一、生平及创作简介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旗人,生于北京。 其父是清皇城的一名护军,在老舍不满两周岁的时候,即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炮火之中。此后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做佣工,替人家洗衣服,缝补和裁缝衣裳独立维持。 母亲给予老舍的影响极大: “母亲并不识字,但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即指现实生活,人要活下去,就得吃饭穿衣,只有求得生存,才能求发展。为了生计,人付出的甚至是肉体和尊严。这一主题在其作品中极其鲜明,如《月牙儿》、《骆驼祥子》。 1922-1923年间,任教于南开中学,试写过一篇速写式的白话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在天津南开中学的校刊上,这是他的处女作。 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教,在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 客居异国的寂寞,使他时时沉入对国内所经历的一切的追忆之中,于是他正式开始创作了。因为学习英语,他读了不少英国小说,所以一开始创作便受到狄更斯等作家的影响。 在英国的六年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1929年离英回国,途中滞留新加坡,在一所中学教了半年书。创作了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归国以后,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并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成为30年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从这时起到1937年,他写成的长篇有《大明湖》(原稿毁于上海“1.28”战火,未能与读者见面)、《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1933年)、《骆驼祥子》(1936年)、《文博士》和中篇《我这一辈子》,以及分别收入短篇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的30来篇描写市民形象的短篇小说。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他只身由济南辗转来到武汉,积极投身抗战文艺运动。在抗战八年中,老舍以团结抗日为题材,积极进行文艺创作。 话剧: 《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虎啸》、《桃李春风》、《谁先到了重庆》。 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 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微神集》、《月牙集》。 长诗:《剑北篇》。 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集。 1946年3月,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老舍赴美讲学,期间,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0月,应周恩来之邀回国。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51年,发表话剧《龙须沟》,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后来又陆续创作了《茶馆》等10余部话剧合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1966年8月24日,老舍因受迫害投湖自尽。 二、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 老舍通过对各类市民命运的描绘,反映中国市民社会中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及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通过对各类市民性格的刻划,探求中国国民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与优点。 老舍创造“市民世界”,主要注目于以下几类市民性格的塑造: 1、老派市民形象系列: 中国现代都市是在长期封建统治之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市民大都带有封建宗法制度的色彩,而且比较浓烈,他们是“旧派”市民,是老中国的儿女。 这个系列里主要有: 《二马》中的老马先生——马则仁。 《牛天赐传》里的牛老者。 《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祁天佑。 《离婚》里的张大哥、老李等等。 一方面,老舍通过喜剧性的夸张,揭示着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完成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另一方面,老舍又掩盖不住对这些老式市民所赖以生存的古朴、宁静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崩溃所感到的惋惜与眷恋之情。 例如《离婚》中的张大哥: 张大哥是一个知足的,本分的,千方百计想保住自己已有的小康生活,远离一切政治的北京旧派市民。 小说一开头就用夸张的语气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对张大哥来说,“离婚”意味着一切既成秩序的破坏,而他一生的事业正是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 张大哥对待人事的准则是“凡是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式样和风格。” 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老李总结张大哥的生活态度就是敷衍,而且是郑重其事的敷衍。 又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 祁老太爷是北京市民传统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与性格的“精髓”。 他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因循守旧,简单地按自己的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