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贵的纸和笔
桦树皮
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日本侵略军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但是,随着生产的大发展,很多困难都被克服了,就是纸和笔严重缺乏。谁要有个像样的本子,有支铅笔,那真是比什么都珍贵啊!
连部小文书有一支毛笔、一支铅笔。一小卷办公用的麻纸。这两支笔,他一天到晚揣在怀里,别人要看看,他都怕看坏了,不让人看。至于那一小卷麻纸,更是不准别人摸。行军时天下雨,他把小雨布、衣服铺开来,像包娃娃似的把麻纸裹上,紧紧抱在怀里。有些同志写家信,向他讨张麻纸,不知要费多少口舌。他总是唠叨着:“唉呀呀,我的好同志,纸困难呀!熬熬吧。等革命胜利了,咱们有了很多很多的造纸厂,发给你一百令纸,叫你一天到晚写信……”话虽这么说,遇到那些缠着不放的同志,他还是会小心地打开纸卷,用指头捻出一小张,不过还要唠叨几句:“省着点用,下次不能向我要了,你看,就这么点了,还要办公,画表格……”
有一次,不知哪位爱动脑筋的同志,发现桦树皮能代替纸。大家便纷纷去剥桦树皮,从此每个人都有了桦树皮小本本。
一天,连部文书扯着嗓门喊道:“买铅笔的回来了!各班到连部去领铅笔啊!”
大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一齐跑到连部。只见指导员正拿着菜刀,把一支支铅笔切成两截。“同志们,”他一面切一面说,“这回买来的铅笔可不少呀,两个人能分一支。拿去省着点用,学写字的时候,先在地上划,学会了再用铅笔抄。”从此,全连每人有了半支铅笔,谁也不嫌少。每人都按指导员教给的办法做了支木笔,削得尖尖的,和那半截铅笔一块装到口袋里。上文化课学生字,先用木笔在地上划,划熟了,再用铅笔抄到桦树皮做的小本本上。
一个桦树皮小本本,半截铅笔,是多么珍贵的纸和笔呀!大家就用这样的纸和笔,努力学习文化。
四十二根刺
高尔基小时候生活很贫苦。他曾经到一个绘图师家里当徒弟。绘图师的妈妈是个狠心的老太婆,最讨厌高尔基读书。一天晚上,她看见高尔基点着蜡烛在看书,便气呼吁地把蜡烛吹灭了。高尔基没办法,只好到月亮下看书,或者爬到神龛底下的凳子上,借着长明灯的光去读书。
一次,高尔基偷偷把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个空罐里,用棉线捻成一根灯芯做成了一盏灯。他在灯下看书入了迷,忘记给火炉上的茶壶加水,等到发觉,那具茶壶已经烧坏了。老太婆知道了这件事,拿起一把荆条就朝高尔基的背上打击,荆条刺扎进皮肉,高尔基的背肿得像个枕头。
第二天,医生从高尔基的背上拔出了42根刺。医生不平地对高尔基说:“你可以向法院提出控告。”
高尔基摇摇头说:“只要她答应让我看书,我就不提出控告。”
老太婆害怕高尔基到法院告她,只好答应高尔基的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