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管励志中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三方物流网 资料来源:路透社 外经贸研究院摘编 中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 2003-05-09 中国手机用户至2002年底达2.66亿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用户数第一的国家;中国庞大的市场吸引中外手机制造厂商抢分蛋糕,同时亦燃起价格战的硝烟。   而昔日弱小的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不但未被国际著名的洋品牌吞噬,反而抢得三成的中国市场份额。其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的经验,或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   不过,虽然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但国内厂商技术研发实力与国外厂商相差悬殊,短期难在核心技术上有较大突破;而一味依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进行组装生产内含隐忧。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中国手机业的繁荣,招致厂商纷纷计划今年大幅扩产,预计今年手机供给会远超需求,过度竞争将为该行业将来的整合埋下伏笔。   1、国内厂商抢得三成市场份额   中国手机族迅速壮大,市场潜力诱人。业内人士预计,国产手机制造商凭借稳步提高的质量,多变的外型设计及灵活的价格优势,今年有望抢得35 - 50%左右的中国市场份额,较去年30% 的市占率继续攀升。   他们指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际曾不被业界看好的中国手机制造业,在经历了初期痛苦的“模仿秀”后,目前不但未被国际著名的洋品牌吞噬,反在逆境中谋得一席之地,或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   “波导股份”一位人士对路透表示,“目前国产手机的外型设计、产品质量并不比进口品牌差多少,且选择国产手机的客户群也在逐渐增加,估计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有望攀升至50%。”中国信息产业部统计表明,截止2002年12月,国产品牌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1年底的14.13% 上升至突破30%。其中宁波波导跻身前三甲,市场份额超过10%。   平安证券电信业分析师卢涛指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孕育着极大的商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手机普及率呈迅速攀升之势。而在众多的手机品牌选择中,国产手机凭借质量的提升及强大的广告策略打动消费者。估计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升至50%。   而联合证券的行业分析员蒋传宁则预测,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今年有望达到35-40%。国产手机生产商发展初期大多是贴牌生产(即把整机和电池分开进口,然后组装,贴上自己商标并配备说明书),但2002年开始,中小散件组装及自行开发的比重有所提高,形成一批如波导、TCL、科健等知名品牌,为国产手机与洋品牌的分庭抗礼奠定基础。   深圳一基金公司的行业分析师预计,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可达6,000多万部,随着消费群体继续壮大,以及国产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相应会攀升。他亦认为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可能达到35-40%。   位于深圳繁华路段华强北路的大型家电经销商 - 国美电器,二楼依次排列着三星、西门子、波导、科健、康佳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手机销售专柜。其中国产手机销售专柜陈列的品种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不分伯仲。   一位30岁左右的年青人在科健手机专柜前仔细挑选,最终选择了一款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手机。他表示,“以前一直买日本和韩国的手机,现在国产手机质量与进口手机差不多,再说,买国产也是一种爱国嘛!”他说,“国产手机可供选择的品种也很多,外型设计都很新潮,所以换机时我选择了国产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当“深康佳”在1999年宣布战略转型加盟手机制造业之时,中国手机消费市场基本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天下,业内当时普遍预计国产货难敌进口产品的冲击,因此“深康佳”当年的决策并不被业界看好。   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深康佳”公布的2002年半年度报告表明,大幅增长的手机业务为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其手机业务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率高达92.77%;而去年上半年多数手机类上市公司收入增长逾100%,其手机业务带来的丰硕战果无疑令业界“大跌眼镜”。   深圳一基金公司行业分析员认为,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史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民族(国产)工业的发展,尽管目前国产手机制造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其良好的成长性及长远的发展空间,必会对其他如轿车等与手机业境况相似的民族工业提供借鉴意义。   2、手机“奢侈品”光环渐逝   毋庸置疑,较之发达国家约50% 的手机普及率,中国市场16% 的比例绝对是一块人见人爱的“肥肉”,中外厂商的鹬蚌相争推动越来越多“平易近人”的手机陆续问世,而价格战更是硝烟四起,手机那“奢侈品”的光环早已退却到几近于无,令消费者大蒙其利。   但分析师指出,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特性的日益熟悉,今后的购机理念必将同步趋向成熟,因此,致力于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才是手机厂商未来在中国的取胜之道。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