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 基础梳理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该方面主要考察,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主要有两个方面:(1)评析“诗眼”、“词眼”。所谓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2)体会寻常词语的蕴涵。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也是一种鉴赏能力。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角度1 分析鉴赏诗歌中经过锤炼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千)。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中的“失”“迷”;“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等。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字的表达效果。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①之高有积雪,蓬莱②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 ①昆仑:传说中的仙山。 ②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有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解答此题要从“屠”字的字面意思入手,结合诗句要突出的景物特点及要反映的诗人的情感来思考,从而组织出答案。 答案:“屠”字用得有意趣,使人联想到“杀”,以拟人手法形象描绘,清风满怀仇恨,视暑气为敌,只可惜力不足难以将其斩除,此字确实奇妙,表现了作者对暑旱酷热的极度怨恨,以此衬托热之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江 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隔”字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思念远方亲人而不得见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双重意蕴”的要求。首先判断该字的描写对象——水、烟树,由题目可知词人在极目远眺江东,却因江水、烟树的阻隔而难以望见。于是便失望、无奈惆怅。这样“隔”字除字面意思外,又具有与词人情感和心理相关联的深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 浦 别 ?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请你根据上题中的三步曲,自写解析,自写答案: [思路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