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2000字
早在7月初的时候,就和爱美阿姨讲好了,请她去万达影城看电影(唐山大地震)。21号下午,迫不及待的她就打电话商议看电影的事宜,我笑她怎么又犯“迷糊”记错日期了,她则认真地说,这部影片实在是让她期待得太久了。我亦深有同感,在我的观影日志里,这部电影无疑等同于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只不过,此片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最缺失的一段中国大灾难的记忆增补,对爱美阿姨来说,更是对过往岁月中最深刻的1976的心灵修复。
两代人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淀,终于相约一起走进这段相隔34年、尘封34年的历史。
与其说冯小刚用一双电影的手给我们还原了那段尘封的历史,还不如说,我这个自诩文艺青年的人,又一次接受了从精神到心灵的再教育。
人生就是这样,感动似乎就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防不及防冲垮你的防线,冲击你的泪腺,让你无声地痛,无声地抽泣。
影片前一分钟的时候,我还能够平静呼吸,画面中极具七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充分满足了我的好奇之心。我尤其喜欢剧中小方登带着弟弟买雪糕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中期姐姐常带我去钟楼买小奶糕的往事。而剧中李元妮在街上骑自行车的那一幕,包括那羊角辫、花上衣,又像极了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女老师。我对七十年代的生活几乎没有记忆,所以,片中那些毛主席去世、大地震的震撼场面,我是第一次看,第一次就深陷进这种心灵“震”痛的漩涡中。
演员徐帆的表演可以说是倾情投入,在废墟前撕心裂肺的呼唤,把母爱的天性在银幕上展露无遗,让人几近崩溃的是,废墟上那最无奈最艰难的选择,随着那一声柔弱无奈的“救弟弟”三个字,深深地砸中了我,砸中了许许多多感性而又淳朴善良的女观众,我就是在那个瞬间感受到了:有一种痛叫无声。之后,震后满目苍夷在地震棚中展现的破碎生活,是老艺术家吕中最倾情最到位的表演,那分寸的拿捏、那痛失亲人和儿子后山东母亲传统、大度、慈祥又不失坚强勇敢的性格把握,让短短只有几分钟的过场戏深入到人的心灵骨髓。失去儿子和孙女的山东老母亲,千里迢迢来到刚刚震后的唐山,面对失去左臂的孙子,从无私大爱出发,为孙子、儿媳的未来着想,执意要带孙子回济南老家以减轻儿媳的负担。孰不知,这一无私大爱的担当差点生生铸就了人世间最惨烈的母子分离,刚刚痛失丈夫和女儿的李元妮,眼睁睁看着载着婆婆和儿子远去的汽车,在乡间的土路上摇摇欲倒的一幕,和几近消失的汽车嘎然停下,失去左臂的小男孩背着印有长城图案的小书包,远远向母亲跑去的一幕,车内透过汽车后玻璃窗闪过的婆婆隐忍的悲痛,在前十分钟的影片中,已真真切切给观众传递了传统母爱最伟大的精神力量。
我给爱美阿姨说,冯小刚和张艺谋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把色彩和画面用到了极致,而另一个则把故事和细节发挥到了极致。两个不同性格的导演,两种不同风格的极致,相比较我更喜欢冯氏的情感细节戏。而这些细节,因为加进了陈道明、陈瑾等实力派演员不动声色却重磅传神的戏精们的陪衬搭戏,看似琐碎平常的细节,托出了生活,也托出了情感和电影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开去,张静初和陆毅的表演就多少显得有些稚嫩和生疏。小女孩方登因为忘不了母亲废墟前被迫放弃的选择,由此结下了难以释怀的心结,甘愿充当失忆孤儿远离母亲,走进了养父养母工作的部队大院,开始了封闭女童王登的大院生活。我很喜欢王登跟养父养母去部队大食堂打饭的那一场戏,八十年代中,我也曾有过在爸爸单位的食堂里“吃食堂”的生活经历,场景的熟悉和亲切,无疑加深了我对影片的理解。
影片在1986年大地震10周年的时间概念上,做足了文章,那一年,双胞胎王登和方达高考,王登在养父养母磕磕绊绊别别扭扭的夫妻关系里,是不和谐的一个小分子,养父陈道明以民主和尊重孩子为由坚决支持女儿上了杭州的医学院,心存芥蒂的养母却自私而较生分地站立在养女和丈夫的对立面。影片最终安排了养母病重,王登和养母冰释前嫌。在貌似欢喜的团圆戏里,掺杂了代沟的消融和内心的理解,但还是以生离死别的形式,再一次潜移默化地转换出影片中最感人的那句台词“没了,才明白啥叫没了。”
影片的重头戏几乎都在母亲李元妮、女儿方登和弟弟方达中展开,母女重逢的那场戏堪为最经典的一幕,承受三十二年分离之苦和内心愧疚折磨的母亲,在女儿踏进家门的一瞬,依然紧紧张张站在原地包着一个包了好久都没包拢的饺子,边包边透过厨房的窗户看着女儿进屋,内心的复杂、情感的交织在看似平静中不动声色,直到在正屋面对丈夫和女儿的遗像,这个压抑了太久的情感才在面对女儿的那一跪和那几句深深的道歉与救赎中爆发。这是全片最感人最催泪的地方,母亲痛哭流涕的情感倾诉和之前每逢忌日满街焚烧纸钱的场景呼应,三十二年中每一次都絮絮叨叨烧纸钱的场景,与改革开放后孤独一人生活却拒绝重组家庭的决绝,与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