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线鼻子压接部分应装至线芯部位,上好并卡紧。 d)TO、TU、TG型冷压端头用冷压线钳进行压接。将端头放入冷压钳相应尺寸的钳口处,然后加压至钳口完全闭合。 e)张开冷压钳将端头取出即可。 3.2.10 绝缘层剥离及冷压端头与导线的连接方法: 3.2.10 绝缘层剥离及冷压端头与导线的连接方法: f)冷压端头压接后用力拔一下端头,不允许出现端头松动或脱落现象,如图a所示。大线线鼻子在专用设备上压接,如图b所示。 3.2.11 线束捆扎时应注意以下电磁兼容的几个问题(共6点): a)大电流的电源线不能与低频率的信号线捆扎在一起。 b)没有屏蔽措施的高频信号线不得与其它导线捆扎成一束。 c)高频与低频的信号线不能捆扎在一起,也不能与其它导线捆扎在一起。 d)高频信号输入与输出线不能捆扎在一起。 3.2.11 线束捆扎时应注意以下电磁兼容的几个问题(共6点): e)必要时可在线束中设置备用导线,以便某一导线损坏时更换。 f)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等弱电线束应单独敷设,若由于结构所限,无法达到单独敷设要求时,带电显示装置的弱电线束必须单独穿越金属蛇皮管。 3.2 二次回路配线的敷设要求(共14条) 线束直径(mm) 10及以下 10-20 20-30 30-40 捆扎带长度(mm) 50 80 120 180 线扣节距(mm)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3.2.12线束直径和捆扎节距的关系按下表。 3.2.13 预绝缘套的颜色与导线的截面应对应,如下表。 预绝缘套 的颜色 白色 红色 淡绿色 蓝色 棕红色 黄色 导线截面积(mm2) 0.5 1.0 1.5 2.5 4.0 6.0 3.2 二次回路配线的敷设要求(共14条) 3.2.14 二次回路配线工作完毕后,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小母线等均应粘贴元件标记。元件标记的粘贴必须端正、平整、不脱落,如下图所示。 a 标记的歪斜要求 b 标记的平齐要求 图:元件标记粘贴 3.3 二次回路配线的连接要求(共22条) 3.3.1 单股铜芯线在与电器元件或端子连接时不应采用预绝缘端子进行连接。 3.3.2 多股铜芯导线与电器元件的连接,应采用预绝缘端子进行连接。预绝缘端子型号的选择,应根据导线所连接电器元件接线端子的结构形式进行选择,具体如下(共4点): a)导线与电流表、电压表、有功(无功)功率因数表及接地端子呈片型连接时宜采用TO型预绝缘端子,如下图所示。 片型接线 TO型预绝缘端子 b)导线与魏德米勒端子排呈柱型连接时采用TG型预绝缘端子,如下图所示。 TG型预绝缘端子 柱型接线 c)导线与电度表相连接时,内门部分采用TG型预绝缘端子,外门采用TO型预绝缘端子。 d)导线与显示器、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无功自动补偿仪等其它电器采用螺栓、螺钉型相连接时,应采用TU型预绝缘端子,如下图。 3.3 二次回路配线的连接要求(共22条) 3.3.3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且背靠背连接。 3.3.4 连接导线的紧固螺钉应拧紧,并加有防松装置,拧紧后螺钉露出螺母2~5牙。 3.3 二次回路配线的连接要求(共22条) 3.3.5 对于有横向四排或纵向四排接点的继电器,其走线形式如下图所示。三排接点的继电器可参照此走线方式。 a) 当柜体安装的接地开关上带有小联接端子时,接地开关上的传感器(绝缘子(电显瓷瓶)))接点二次线走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3.3.6 柜体上的电显装置线束必须在柜体上进行固定,二次线打弯长度为40~50mm。 b) 无接地开关的柜体在安装传感器(绝缘子(电显瓷瓶))后,二次线走线方式见下图: c) F-C左右柜接地开关上的传感器(绝缘子(电显瓷瓶))二次线用尼龙扎带固定在槽板上,走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3.3.7其它电器元件的接线形式各参见下图。 功率因数表板后接线走线形式 电度表板前接线走线形式 电流、电压继电器板前接线走线形式 转换开关走线形式 过流继电器板前接线走线形式 电流互感器双排接点接线走线方式(二次线反向打弯) 电流互感器单排接点接线走线方式 电流互感器双排接点接线走线方式(正向打弯) 电位器板后接线走线形式 3.3.8 连接两个电器元件接点的导线或一个电器元件本身接点的连线均不得有中间接头。 3.3.9 电器元件引出线不固定时,必须用压帽或九芯连接端子连接牢固。 3.3.10 在母线上接二次线时,先在母线上钻φ6孔,用M5螺钉将二次线固定在母线上,导线线芯与母线之间可不加平垫片,并且同一侧最多接两根导线。如图所示。 3.3 二次回路配线的连接要求(共22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