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医疗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则与治法分析 治则:清热利湿祛风,健脾舒肝,兼补肾活血行气 分析: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方药:四妙散合完带汤加减 方药分析-四妙散 清热燥湿: 以黄柏为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下焦湿热。苍术健脾燥湿,二药相伍,标本兼顾。 牛膝可活血祛瘀,有益其月经量少及病久入络,补肝肾则是顾其本虚,引血热下行能治肝阳上亢之头痛,血热盛于头面之痤疮。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有益其带下炎症之消除及痤疮之改善。 方药分析-完带汤 补脾舒肝,化湿止带 白术、山药补脾祛湿,脾气健运则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 人参补益肺脾之气 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 柴胡、荆芥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舒肝解郁,且风能胜湿。 陈皮理气燥湿,使补而不滞,且可行气化湿。 车前子利湿清热,使湿浊从小便分利 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且可缓急止痛。 方药分析—加减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调经,润肠通便。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善治下焦湿热之阴部瘙痒,与荆芥相配,更加强祛风胜湿止痒之功。 丹参则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与当归、牛膝相配可化久病之瘀,也有助月经量少,失眠的改善。 问题与讨论 傅青主女科如何论带下 为何少用易黄汤治黄带? 为何不用龙胆泻肝汤? 带下外治法的使用方法和时机? 傅青主女科论带下 “带下皆是湿证” “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 病因: “脾气之需,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 从脏腑辩证,多属肝、脾,从六淫而论,多属湿、热。 白带: 肝郁脾虚?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第一病第一方) 黃带: 任脉湿热?易黄汤 带下病医疗讲义 病例探讨 彭xx,女,25岁,护士职业,未婚,有性史。 主诉:带下量多与外阴部瘙痒反复发作已半年。 现病史:半年来,经前觉阴痒有量多白色分泌物,经后左下腹痛伴黄色分泌物量多及阴部瘙痒。近一个月,分泌物由白转黄,量多味腥且时有左下腹固定点牵扯痛,走路转身加剧。西医诊断为阴道炎,以抗生素及阴道栓剂治疗后仍易复发。 过去史及个人史 有十二指肠溃疡史。 生活习惯:日夜颠倒轮三班,吃饭时间不固定。 个性:易紧张,但脾气尚好。 经产史:G1P0(3年前人流1次),LMP: 11/1,PMP: 9/26,I/D: 30+/5-7 days,月经偶尔延期,量少一年多,色鲜红,有少许血块,经前腰酸,无经痛。 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精神可,体型偏瘦。面色白,唇色红,左脸颊少许痤疮,色红。舌体大小正常,微有齿痕,舌尖偏红,有朱点,边尖少苔,舌中后苔黄腻。 闻诊:无特殊气味,语音清晰,尚称有力。 问诊:易疲倦,怕冷,冬天手足冰凉。偶有前额及巅顶疼痛多年,疲劳后加剧,不易入睡,偶有胃脘闷痛,无心悸,夜尿1-2次,纳可。无自汗盗汗,无身重,无阴道干涩活捉热感,大便1-2日一行。 切诊:左弦滑,右弦。 妇科检查: 外阴:潮红 阴道:畅,黄色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2005/5/23 尿常規: 正常 2005/10/11 CA-125: 3.98U/mL 诊断 中医: 1.带下 2. 腹痛 3.月经过少 证型 肝脾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瘀结于下焦 西医: 1. 感染性阴道炎 2. 盆腔炎可能 3. 月经过少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什么是带下病? 带下病概述 正常带下:是指正常妇女,从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的少量质粘、无色、无臭的液体,绵绵不断以润泽阴道。 广义与狭义 广义: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带下医) 狭义: 生理与病理 生理性带下: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 病理性带下: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表现为带下异常者。 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并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 病理性带下表现: 量:明显增多 色:即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 质:或稠或稀;或如涕如水;或如豆渣样; 气味异常:或有腥臭、恶臭气者. 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致病因素--湿邪 湿邪影响任、带二脉,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湿浊下注而成。 湿邪有内外之别 外湿:外感湿邪 内湿:指由脾虚失于健运,肾虚失于固藏,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病因病机 脾虚: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气结,损伤脾运。 肾阳虚: 禀素肾虚,或房劳多产。 阴虚挟湿 肾阴偏虚,虚火伤及任、带 湿热下注: 脾虚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