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投毒案的启示;一、事由; 2013年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警方表示,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剧毒化学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5月5日,黄洋父母给复旦校长杨玉良写亲笔信,质疑学校推诿避责,官僚作风。
2013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诊断称林森浩无精神异常。
2013年10月30日,上海市二中院披露,市检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6]?
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中,林某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等进行了辩解。法庭就林某的犯罪动机、目的、作案手段、被害人的死亡原因等展开了调查,并充分听取了庭审过程公诉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辩护人的意见,并对证据进行了质证。[7-9]????至下午6时15分,该案庭审结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2014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5月,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不接受请求信内容,他说黄洋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他也不认同“林森浩不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的说法。
2014年12月8日上午10时,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控辩双方激辩13个半小时后,二审终于结束,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宣判。;二、伤害; 林森浩表示:在2013年3月29日自己与同学一起做实验,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当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到愚人节快到了,想做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黄洋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公诉人宣读林森浩和黄洋的室友葛某的证言:
自2013年2月起,林森浩不再与黄洋、葛某一起买桶装水喝,可能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421寝室三个室友当中,黄洋性格较为外向,有主见,多次以开玩笑的方式直言评价林森浩的生活细节,还假借林森浩的名义批评过葛某的生活习惯,林知道后很不满。而林森浩则性格较为内向,有时候比较记仇,同时又很顾家。有一次,在拿了2万元国家奖学金后,被大家起哄要求请客,林森浩没有应承。
?据悉,对于这次请客,学校的同学回忆,当时黄洋提议让林用奖学金请客,遭到林拒绝后,黄洋当时就表达了不满。而除了这些生活琐事外,葛某还说,林与黄之间,还因为考博士的事,也有一些隔阂。
?葛某证言称:
2012年底,黄洋在求职受挫后,决定报考自己导师的博士研究生,而林森浩出于个人原因没有报考。在考博初试成绩揭晓以后,同学们根据黄洋的考试成绩及其报考本人导师的情况,认为黄洋被最终录取的难度不大。
?事后情况是:或许还是出于经济原因,林森浩并没有报考博士,而是与一家外地医院签订了就业协议。;公诉人说:
2013年3月中旬,黄洋考博的成绩揭晓,他名列前茅,黄洋的学友纷纷向他祝贺,这一点林森浩是知道的,而作为黄洋室友的林森浩,在同年3月底却又一次因为一些事情受到了实习单位博士生导师的当众批评,林森浩向他人表达了抱怨的心情,所有的这些不顺、挫折,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而且又一直自视甚高的林森浩而言,到了他已经无法忍受的地步。
2013年3月初,黄洋有一次先后询问盛某和林森浩,是否想去东南亚旅游,盛某觉察出黄的话语间有嫌弃平日里小气的意味,林当时很不高兴。
分析: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和小摩擦,可是后来竟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林森浩把自己的犯罪根源归结到自己的性格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认为是林森浩性格偏执和有“自我同一性”的缺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说:
首先,林森浩在人格上或者性格上就比较偏执,这个偏执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他容易记仇,容易放大别人对他的这种风险,就是人家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他在看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了人家的不善良,这是他在性格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