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酰化结合(醋酸结合) ★特点:代谢物的极性,即水溶性是降低的 反应机制 举例①:磺胺噻唑 举例② :异烟肼 乙酰化 水解 乙酰肼→ 肝毒性 甲基结合 ★特点:代谢物的极性,即水溶性是降低的 反应机制 ? 结构中带有羟基、醛基的物质,可在醇脱氢酶、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 肌肉松弛药麦酚生 麦酚生 醇和醛的氧化 3-邻-甲基苯氧基-2-羟基丙酸 胺的氧化 ? 体内内源性胺以及胺类药物主要通过单胺氧化酶(MAO)和二胺氧化酶(DAO)的催化被氧化脱胺 5-羟色胺的体内代谢途径 5-羟色胺 5-羟吲哚乙酸 5-羟吲哚乙醛 嘌呤类的氧化 ? 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咖啡因、可可碱、6-巯基嘌呤等在体内的氧化与黄嘌呤氧化酶的参与有直接的关系 氨茶碱的体内代谢途径 ? 氨茶碱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实际上就是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原因是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成盐制成,在体内易先分解成茶碱,再进行代谢 茶 碱 1,3-二甲基尿酸 1-甲基尿酸 二、还原反应 ? 还原反应类型主要有四种:硝基还原、偶氮基还原、羰基还原 、羟基还原。 ? 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均参与催化还原反应,微粒体酶系主要催化硝基还原、偶氮基还原反应;非微粒体酶系主要催化羰基还原、羟基还原反应。 ? 还原反应的机制主要有三种:① 通过FADH2(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进行还原。② 通过细胞色素P450进行还原。③ 通过消化道细菌产生的还原酶进行还原。 还原反应四大类型 1、硝基还原 2、偶氮基还原 3、羰基还原 4、羟基还原 硝基的还原 氯霉素对位硝基的还原 偶氮基还原 偶氮化合物 偶氮还原酶 芳伯胺 -N=N- 百浪多息 氨苯磺胺 微粒体酶系 羰基还原 羰基 酮基 醛基 仲醇 羧酸(伯醇) 醛酮还原酶(非) ? 羰基还原反应的必要条件:需要辅基NADPH(还原型辅酶Ⅱ)的参与 醋磺环己脲 羟基还原 ? 这是一类归属于羰基还原的特殊反应,实际上是脱羟基反应。反应同样需要NADPH(还原型辅酶Ⅱ)的参与。 水合氯醛 三氯乙醇 三、水解反应 ? 水解反应主要针对两类结构,一是将含有酯、酰胺、酰肼结构的药物水解生成羧酸;二是将含有杂环的化合物开环。催化反应的酶是存在于组织器官的可溶部分的水解酶。 1、酯的水解 阿司匹林 水杨酸 2、酰胺的水解 Ⅰ Ⅱ ? Ⅰ是普鲁卡因(酯结构),Ⅱ是普鲁卡因酰胺,两者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实验证明 水解速度Ⅰ远大于Ⅱ,说明:酯的水解比酰胺容易。 四、结合反应-第二相反应(难点) ? 定义:原形药或经第一相反应后产生的代谢物所含有的某些极性官能基团和体内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发生偶联或结合生成各种结合物的过程。 ? 实质:药物在体内的最终灭活过程,又称之为“解毒反应”。 反例:异烟肼→乙酰肼 乙酰化 水解 乙酰肼→ 肝毒性 常见偶联剂和结合剂 葡萄糖醛酸(GA)、乙酰辅酶A、S-腺苷甲硫氨酸、硫酸、苷氨酸、谷胱甘肽、蛋氨酸等 活性供体 葡萄糖醛酸(GA) 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 硫酸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酯(PAPS) 结合反应的特点 1、酚羟基比醇羟基容易起结合反应 2、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部位时,一般 是其中一个部位起结合反应 五大结合反应 1、葡萄糖醛酸(GA)结合 2、硫酸结合 3、甘氨酸结合 4、乙酰化结合(醋酸结合) 5、甲基结合 summarize GA结合--最常见的结合反应 反应机制 反应类型 葡萄糖醛酸结合部位 结合产物 酯型结合 羧基:ArCOOH、-CH2COOH、CHCOOH -CCOOH ?O-葡萄糖醛酸苷 醚型结合 羟基:ArOH、-CH=CHOH、-CH2OH、 CHOH、-COH、-NHOH N型结合 氨基和亚氨基:ArNH2、-OCONH2 -SO2NH N-葡萄糖醛酸苷 硫醇基:-SH、CSSH ?S-葡萄糖醛酸苷 碳原子:C C-葡萄糖醛酸苷 Tab3 GA结合反应类型 ★ ★ ★ O-葡萄糖醛酸苷 ⅰ 酯型结合(羧基结合) 阿司匹林 ----芳香族羧酸药物 ⅱ 醚型结合(羟基结合) 对乙酰氨基酚 ----酚羟基结构 N-葡萄糖醛酸苷 N型结合(氨基结合) ----芳香胺、脂肪族胺、酰胺结构中的氨基或亚氨基 磺胺异噁唑 硫代酚 S-葡萄糖醛酸苷 硫酸结合 ★特点:代谢饱和 反应机制 Tab4 硫酸结合反应 硫酸结合部位 硫酸结合产物 羟基(最佳) 硫酸酯 氨基 氨基磺酸酯 ⅰ 羟基结合 ⅱ 氨基结合 沙丁胺醇 苯胺 甘氨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