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柔性印刷电子.pdf

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柔性印刷电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导报2017,35(17) 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进展进展 李路海,辛智青,李修,徐艳芳,刘儒平,雷晟,曹国荣,莫黎昕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2600 摘要摘要 伴随印刷电子产业化技术发展,导电油墨及其应用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为了获得高导电性高精度印刷线路,必须保证 导电油墨在印刷过程的高转移率;导电油墨的印刷适性、承印物表面性能和印刷工艺技术,都会影响油墨转移率及印品性能。针 对常用接触式印刷方式,例如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和胶版印刷,分析了影响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一系列因素,探讨了 提高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导电油墨印刷转移过程受油墨材料、印刷工艺和印刷装备影响,影响导电油墨转移 率的关键因素在于油墨流变性和承印物表面与油墨相容性的改进及印刷工艺技术调整。 关键词关键词 印刷电子;导电油墨;油墨转移率;柔版印刷;印刷适性 印刷电子属于功能印刷,导电油墨是印刷电子器件制备 1996年报道了水溶性导电涂料及薄膜开关银浆和碳浆导电 的关键环节。作为功能性油墨,导电油墨已有近50年的发展 油墨。1998—1999年,铜复合材料和丙烯酸清漆作为黏结剂 历史。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处于领先地位。 的静电屏蔽导电涂料问世。2001年,上海博纳制备出无机纳 1948年美国公布的银和环氧树脂导电涂料,是导电油墨的雏 米粉体,克服了有机导电涂料、塑料等制品耐候性差等不 形。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生产以银和碳为导电材料的防 足。该阶段研究集中于电磁屏蔽导电涂料。2002—2003年, 静电涂料。美国军方在20世纪60年代将导电涂料应用于电 上市了72KKD系列电磁波屏蔽导电涂料。同年,武汉三莱科 磁屏蔽。同期,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相继研制导电涂料,将 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上印制 电能转化为热能。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出现了镍、铜防 电路板的水性导电油墨,通过了技术鉴定。2004年,上海某 静电涂料。铜导电涂料稳定性良好,低频区(30 MHz)屏蔽效 公司针对FPCB、薄膜按键开关(membraneswitches)、冷光板 [1] 果良好。1989年加拿大的Schoenwald等 发布了油溶性导电 (electroluminescent)、触摸荧光屏(touchpanels)等应用,推出 油墨在磁盘还原薄膜屏蔽上的应用。1996年华盛顿大学的 了不同特性的导电油墨。2007年以来,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 [2] Fernandez等 研究了碳黑丙烯酸水性导电油墨。1998年美国 在纳米金属和导电高分子及碳材料导电油墨方面,取得了一 研究了电磁屏蔽丁基卡必醇基银导电油墨和半导体间防静电 系列进展,并将之应用于凹版、柔版、胶板及喷墨等印刷方式 [5] 涂料的微结构及性能。1999年出现了聚吡咯的核壳乳液聚合 制备RFID天线 。2010年起,中国掀起了印刷电子研究高潮。 型透明导电涂料。2004年NanoProducts公司生产了导电性、 随着印刷电子产业化技术的发展,对印刷导电线路或制 电磁屏蔽及透明度良好的银导电油墨,可用于液晶及等离子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