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
案
篇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读文,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出示课件:排演要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地读背,学生就会丧失兴趣。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布置作业。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国历的春秋时期,有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他就是晏子。
学生介绍晏子。
师:晏子真名叫晏婴,那么为什么人们叫他晏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找到有关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敝、臣”的书写顺序;“橘”的笔画较多,指导学生写好右边部分。
3.出示词语,强调读好“敝国、大夫”。
4.再读课文,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