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丝”及大湾区:
香港的作用
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系
理大海事图书馆暨研发中心
罗梅丰
2019年7月12 日
“海丝”的机遇
“海丝”是未来航运发展的方向
• 贸易战: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以世界工厂为主要经济
成分的发展模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
• 东西向贸易的发展难以继续
• 南北向贸易有更多的增长机会
“一带一路”的发展,为提高东南亚和东盟地区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 虽然欧美的经济发展乏力,但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给全球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海丝”发展的重点
大多数“海丝”的发展,都注重物理的连通性的
建设,比如港口,班轮航线的设立。
但港口和航线的设立不能离开市场需求单独存在。
而和“海丝”沿线国际之间贸易可能性的培养方
面的工作,做的不多。
• 相互都能接受并执行的贸易政策的决定
• 国家之间的稳定的、相互对等的开放政策
• 政治文化的相互包容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一个地理空间内各
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的问题。
表面上的描述世界上各个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历史
和现状,没有多大的意义。
而“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上其他湾区不同之处
在于:经济体制、法律体系、经济自由度
如何合作发展,是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香港的发展历史
目的:从香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看香港在“海
丝”和大湾区发展中的作用
起点:香港发展转口贸易
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42年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首任
总督于1842年10月27 日宣布:“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
贸易”。成为欧洲各国商船向中国进行鸦片和其他商品贸
易的枢纽。
當時上海港發展最快,成為中國東部的貿易中心;廣州成為
南部的貿易中心;而香港發展很慢。
1850年代贸易得到快速發展,原因是華人人口增長;
• 紅巾軍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叛亂逼使富有家庭遷往香港;
• 1849年加州及1851年澳洲的淘金熱、北美的鐵路建設、東南亞與拉丁美洲錫礦與橡膠種植業
等導致的苦力貿易;
• 咸丰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炮轰广州城,然后,城内市民怒烧十三行, 外商遷往香
港。
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航运业的发展!
香港的第一次机会!
廣州十三行
贸易商品
香港的进口商品除了鴉片外,還包括琥珀、檳榔、樟腦、
棉花、皮草、大米、肥皂、葡萄酒及羊毛製品;出口貨
品則有竹製品、瓷器、珍珠、家具、象牙製品、漆製品、
絲、茶葉、爆竹等。
不少中國產品經香港轉口到海外的華人社區,而外國貨
品亦經香港運到中國內地,南北行貿易應運而生。
日本、韓國及暹羅(泰國)的開放帶來了更多貿易機會。
航運業持續發展,香港逐漸確立轉口貿易樞紐角色,並
帶動了造船、修船、船隻補給、倉庫及碼頭等行業發展。
1860-1900:香港海上贸易迅速发展
•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字,香港在1882年的貨物總額達中國貿易總值的31.02% 。
至1899年,佔中國貿易份額的40.45% 。經香港入口至中國的貨物主要包括鴉
片、羊毛製品、煤炭、火柴、棉花及煤油。
原因
• 中国籍人口由1860年的92,441人急升至1898年的239,210人;
• 蘇彝士運河的開通縮短了香港往返歐洲的航程時間,鼓勵貿易發展;
• 南北行貿易發展迅速,與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和荷蘭)的貿易增加;在
此之前,貿易主要在英國、印度和香港之間進行。
•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增設更多商埠,也大大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遏制海盜行動,更多外洋與沿海運輸輪船開始於香港靠泊;眾多
工業如糖廠、船廠、船塢、製繩及其他小型工業亦促進了航運發
展。同時,新開通的暹羅、日本、韓國及太平洋貿易路線亦帶動
航運及貿易增長。
• 怡和洋行的威廉.凱撒克於1890年说:
• “作為一個轉口港,香港快捷的辦事效率使其成為航運中心,也是各郵輪航線的集中地和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