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卷首语 Introduction 特高压,引领中国能源战略转型 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70% 二氧化碳排放超过7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 19万吨。在2013年夏季持续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 而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 下,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能够保持总体平稳,究其 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陆上风电的80%分布在 原因,特高压工程和跨区电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集中分布 作用。自西南水电基地直达华东负荷中心的两条 在西北地区及西藏、内蒙古,能源基地与负荷中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锦屏-苏 心的距离长达1000~3000公里。由于电力输送容 南)送出的电力,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一半,占 量和输送距离的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 四川最大外送电力的71%,特高压电网远距离、 们采用了“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在负荷中心 大容量优化配置资源作用已经凸显。 建设了大量电厂,使得东部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 特高压输电代表了国际高压输电的最高水 区竖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烟囱与冷却塔。随着 平。20世纪60~90年代,苏联、美国、日本、意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东部地区的“工业 大利等国家曾开展过特高压输电试验研究,但因 血脉”—电力供应逐年吃紧。2011年以来,我 为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需求不明显,最终并没 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不断加 有形成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也没有现成的捷 剧。与此同时,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导致 径可供我国电力业界参考和借鉴。面对巨大创 了煤电运输能力紧张、煤电价格循环上涨、环境 新压力和挑战,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国内科研、设 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仍 计、制造、高校等100余家单位,产学研联合攻 将持续增长,由此导致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 关,自主创新,在特高压理论创新、技术攻关、 力将进一步凸显,迫切需要转变“过度依赖输 工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在世界上率先 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 掌握了特高压大容量输电系统集成、大电网运行 方式,建设可以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的 控制等技术,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 特高压电网,让“电从远方来”,实现能源资源 体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 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成功掌握并实际运用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实现 2004年底,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 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输电的 展需要和能源资源禀赋特征等基本国情的基础 研发成功,也带动了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全 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发展特高压输电的战 面升级,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 略构想。随后,我国就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 力和话语权。目前,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已 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实施方案展开了全面论 将特高压输电作为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并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