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四)结构章法训练 新人教版.docVIP

2014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十四)结构章法训练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诗歌鉴赏(十四)诗歌的结构章法 一、规律探究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诗歌的章法应该成为诗歌的鉴赏的重要内容,近几年也加大了这方面的考查力度,如全国卷07年、12年就涉及到这类题目,答这类题首先答出这句诗歌的内容,然后明确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基本作用,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解释即可。 诗歌的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铺垫;中间重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点明主旨。一定要注意以景结情。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注意是第二联的句意,然后是和第一联的关系。句意很明了是不较得失,不记宫商,和第一联的关系,从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讲第二联正好是承接上联,如何承解释清楚即可,得失是成棋,宫商是承琴。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描述诗歌的内容。 2、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①,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坡头路②,自爱铿然倚杖声。 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费州居住与之所。②学确:山多大石貌。 3、描述诗歌的内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5、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 6、描述诗歌的内容。 7、“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8描述诗歌的内容。 9、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案: 1、深夜,出门已久的游子还在拄着竹杖蹒跚的前行,见到影影绰绰的鬼火、田埂上聚满了星星点点的流萤。见到了昏月笼罩下的村店,于是加快了脚步,但脚下路滑,更觉难行。夜深了,全村都入睡了,可是自家竹窗还透出烛光,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 2、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3、东坡被雨洗刷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过东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才能享受这圣景。不要嫌弃坡头的路大石从错凹凸不平。作者独自喜欢用木杖点地时铿然之声。 4、表现作者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5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6、同在京城时,重阳佳节,我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春天我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然而聚散匆匆,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叫人怎么不感伤?我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又因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夜半相思,我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7、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 8、还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春却归去,绿窗里的人还唱着类似“留春住”的曲子,我问春到了何处,百花凋零,黄莺无语。极目远望,只见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这样我只能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b823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