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黄山游美文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亥黄山游美文范文      未到黄山之前,我曾凭借想象,想当然地认为黄山是个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近似于仙境的去处,然而今天,等到身临其境时,才发现自己的所有想象都是错误的:黄山并不是那种普通意义的美,黄山并不美,但同时却又是美幻绝伦!      首先,黄山上的所有山峰都是光秃秃的,花岗岩的山峰,怪石嶙峋、特立独行,上面几乎没有花草,但岩缝中间却有怪松倔强而顽强地伸出来,兀立于天地间,令人望而生畏。而且黄山的所有山峰看起来没有一个是可以攀登的,似乎只有猿猴和仙人方能上去,对普通人来说,只有高山仰止!      其次,云雾蒸腾,幻灭不定:黄山多云、多雾,但并非那种虚无缥缈、使人如入仙境的云雾,而是大起大落,倏忽变化,但见有重重的云雾自低谷急速升腾,只有些许山峰从云间露出。咫尺几步之外,便有云雾从眼前急速飘过,如山风掠过眼前,使人有种头晕目眩般的震撼!      另外,黄山的怪松别具一格,我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松树,一般而言,凡松树的特点是根根挺拔,笔直、枝叶短簇,而黄山松却别具一格,并非笔直向上,而是枝叶向一边大幅度伸展开来,枝叶长大,就如人伸开臂膀做欢迎状,无怪乎叫“迎客松”,这种迎客松在黄山漫山遍野,成为黄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云谷寺出发,沿着山阶一步步向白鹅岭前进,石阶沿山脊而建,陡峭曲折,时缓时急,平缓处可以放开步伐,信步观景,而陡峭处却需小心翼翼,一步一阶,艰难向上。      大约九点钟左右,我们上达白鹅岭,这是一个极好的观景平台,可以遥望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但见茫茫云海一片,气势磅礴、浩荡无际,在大小山峰间弥漫开来,莲花峰耸入云霄,在云海衬托下,恰似空中盛开的莲花,这可能就是它名称的由来吧?下临深谷,有厚重的云雾自下向上蒸腾,到空中层层弥漫,山风吹来,给人以透骨的凉爽,吹动云雾,携之远去,千万棵迎客松迎风招展。      我的心情真的无法形容,不到黄山,永远不知道它的美是怎样的,与我想象中的黄山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天地间大气磅礴的壮阔之美,这是一种造化中特立独行的怪异之美!      下了白鹅岭,我们朝着光明顶前进,一路上尽是怪石和奇松,导游不断给我们描述各种奇石的名称和典故,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处奇景是“金鳌驮龟”——一块形似大鱼的怪石上面驮着一小块酷似乌龟的奇石,可谓浑然天成,名符其实。还有那块“飞来石”或称“补天石”。至于奇松,不外乎那种形态极其夸张延伸的迎客松,在石阶两旁遮天蔽日,其中一棵名为“孔雀松”的奇松,真的形如一只开屏的美丽孔雀。      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登,我们终于抵达了著名的“光明顶”,“光明顶”原本称为“大悲顶”,明朝普门和尚在此建“大悲院”,后闭关十二年,出关后,见有大光明笼罩大悲院顶,遂将此更名为“光明顶”。时光蹉跎,如今大悲院早已不见片瓦,唯留“光明顶”每日承载数以千计的游客,见证时代的变迁!      “光明顶”可谓夺天地之之造化,可以近望莲花峰,远眺天柱峰,与对面的玉屏峰隔岸相望,东有“东海”西临“西海”;所谓的“东海”、“西海”是指两大弥漫着云海的深谷,并非真的海,因为深不见底,常被云海覆盖,恰似大海茫茫,故名。“光明顶”上是宽阔平坦的巨石,可以借此坐下休息,也可以以奇峰云海为背景,摄影留念。立于此,可以隐约望见远处的玉屏峰上有许多人影在晃动,黄山上的高峰、深谷、云海、松涛都可一览无余。忽然想起徐迟的散文《黄山游记》中的那句“这是何等的景色,这是何等的人间”!      恋恋不舍地走下“光明顶”,我们又踏上了去“玉屏峰”的道路,期间要过“莲花峰”的半山腰,不知什么原因,导游告诉我们“莲花峰”现在被封了,不能够上去。去玉屏峰的路,可能是称的上黄山最险、最难的道路了;时而曲折上山,时而又顺山势急转直下,使人感觉好不容易上到高处,有前功尽弃了,但这正是黄山的妙处,在这反复的上下中,能同时令人享受到攀登的艰难和下山的喜悦。过了好汉坡,又通过仅容对面两人挤身方能通过的一线天,转身望去,才大吃一惊;发现我们的来路竟是如此的高耸和艰险,一座高大千丈的巨大山峰中间,仅有狭窄到极点的一条缝隙,不愧为一线天!而上下的人群此时看起来只是像一大群紧凑的蚂蚁在爬行!很难想像我们方才居然是由此通过的。      经过此一线路,峰回路转,“玉屏峰”赫然出现在眼前。“玉屏峰”望文生义,恰似一张巨大的屏风,宽广而山势险峻,难以逾越。“玉屏峰”旁的崖壁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的石刻,字体和大小不一,令我印象最深得有四个红色大字;“岱宗逊色”:“岱宗”当然指五岳之首泰山,杜甫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四字是说黄山的气势直压泰山。我也去过泰山,两相比较,如仅从雄伟和气势来论,泰山确实是逊于黄山的。      过了玉屏峰,基本是下山的路,山势急转直下,然而有一条路是直达天柱峰的。天柱峰,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