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研究 论文关键词:传统聚落;聚落景观;宗族意识 论文摘要:深入解析了 中国传统聚落所具有的 自然生态特征、景观特征,旨在研究其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希望借此能对 现代村镇的建设活动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传统聚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其间经历了漫长和复杂的蜕变过程,得以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聚落景观,不仅充分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空间,其内敛、朴实、人性化的特征,均是当代城镇缺失和需要吸收借鉴的地方。 1传统聚落特征分析 1.1自然生态特征 1.1.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传统聚落擅长利用地形、地物,故而聚落多因地制宜,空间布局不拘形式,格局自由,由此成就了顺应山势的山地城镇、临水跨溪的沿江城镇,这一独特的聚落景观。石柱西沱就是山地城镇的典型代表,整个城镇顺应山势,从江边垂直向上攀岩,建筑亦沿千步云梯爬沿而建,整个城镇契合地形高低起伏,与自然完美结合。 1.1. 2契合环境,彰显人性。传统聚落十分重视对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借助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制以及建筑材料等与地方环境紧密衔接,求得和谐统一。如我国南方地区建筑普遍小巧宜人、姿态轻盈,屋檐出挑深远,不仅适应了多雨、炎热的气候特点,也与南方人细腻、内敛的个性特征相得益彰,展示出聚落人性化的特点。 1.1. 3效法自然,浑然天成。传统聚落在长期 历史 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习俗,故而聚落多就地取材,巧用自然。如西南山区,盛产石材、木材等资源,故而城镇多以干阑式木结构和羌族石砌建筑群为主;闽西、闽南等地,由于采石用土较为方便,于是呈现出大批方形或圆形的土楼建筑群。由于受资源条件的制约,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但均与自然环境紧密衔接,表现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大有“宛若天生、浑然天成”之感。 1.1. 4路即轴线,尺度宜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城镇布局契合地形、地貌多采取曲轴线处理的手法,即不强求一律,不和自然争强弱,街道随地势随弯就弯,遇转则转,成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轴线,城镇亦沿道路两侧展开布局;城镇规模也由于受地形、 交通方式、生产活动、土地供给能力和农业耕作半径等因素制约,规模相对较小,故而聚落尺度宜人,空间环境亲切、舒适。 1.1. 5独立、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传统聚落常选址于冬季风小且日照多,夏季有凉爽山谷风、河风,近水源之地,且多规划布置于河岸的凸起地段,这一地区不仅可避开河水的冲刷,还会因泥沙的不断沉积扩大聚落可耕、可居的场所面积;并通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紧密衔接,形成山、水、城三位一体的格局。徽州宏村坐落于雷岗山、左右护山之间,既可挡北风之烈,左右山峰又互成椅角之势,形成极其安全的地理环境;通过外围水体的引人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水域—月沼,不仅解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求,还极大改善了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 1. 2景观特征 1.2.1异彩纷呈的地域景观。传统聚落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受自然条件、地方文化、风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各异,故而在聚落景观上体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如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云南傣族的“芭蕉、竹楼、缅寺”,湘黔侗族的“鼓楼、风水桥”,四川临江聚落的“吊脚楼、坡屋顶”,西北高原的“窑洞”景观等。 1. 2. 2形胜取意的符号景观。传统聚落为祈求平安、保一方稳定,除十分重视聚落选址,还在聚落形态和空间布局方面大做文章,形成特殊的空间格局。如芙蓉村为期望后代人才辈出,子孙发迹,以“七星八斗”立意构思,整个村落以七颗“星”加以控制,联系东、西、南、北4条道路,构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又以“八斗”为中心分别布置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并通过流水系统将8个区域沟通串联,构成一幅大型的图案景观。 1.2.3秩序井然的形态景观。传统聚落由于规模小,等级低,加之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制约,更强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受中国尊老爱幼传统习俗和尊卑贵贱等级思想的影响,村落通常以族中长老领地为基准,由内向外自然推进,形成若干个居住组团,且约定俗成村东为长房,村西为次房,由此形成秩序井然、分区明确的聚落组团,展示出一种奇特的形态景观。 1.2.4寓意深远的节点景观。古人十分讲究尊重地形、地物,强调在自然中寻求秩序,尤其体现出对特定自然物的崇拜,于重要节点处常保留特定物件或栽种特定植物,以此寄寓整个村落的兴衰祸福,故而受到极大的重视。“风水树”就是其中的一种,云南大理的白族就将大榕树视为生命与吉祥的象征,故而几乎每个村落都种有大榕树,且整个村落以大榕树为中心展开布局,构成整个村落的中心和地标,由此形成村落一大重要的节点景观。 1.2.5色彩斑斓的立面景观。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