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论 金属火灾的特点 易燃程度与比表面积关系极大 燃烧热大,燃烧温度高 高温燃烧时性质活泼 受热时强度降低 金属火灾灭火器的选择 7150灭火剂—三甲氧基硼氧六环(CH3O)3B3O3 原位膨胀石墨灭火剂 这是一种由石墨、配合剂硫酸及水制成的灰黑色鱼鳞状粉末。Na、Mg等轻金属着火时,将其喷洒在这些金属表面,灭火剂中的反应物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呈气体逸出,使石墨体积迅速喷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海绵体的泡沫,与燃烧金属接触部分湿润,生成金属炭化物或部分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会形成与空气隔绝的耐火膜,达到迅速灭火的效果。 扑灭金属火灾的注意事项 Mg、Li等火灾不得用于干砂扑救。LiO2、Mg能与SiO2反应、放出大量热,使燃烧更猛烈。 Li火灾实际不可用碳酸钠干粉或食盐扑救。因为在燃烧的高温下能使碳酸钠和食盐析出Na。 铯能与石墨反应生成铯碳化合物,不能用其扑救。 避免金属粉末火灾时飞扬,否则会爆炸。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义 应急救援即指某危险源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危险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员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应急救援预案就是为了完成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应急救援的各项目的而事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危险性 复杂性 原因的复杂 救援环境复杂 牵扯的人员多且复杂 灾害和灾害事故原因还存在一些人们认识的真空 突发性和随机性 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C.安全、本质安全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它们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认识论,无论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相对的。 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 2.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A.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山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二是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 B.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A.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