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控制及监测01(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场顶板控制 及监测技术 曹胜根 博 士 教 授 绪论-1 工作面顶板事故: 一、1983~1984年,鹤岗局发生6次顶板事故,每次死亡4~6人; 二、当时,顶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占全部的45%左右。 绪论-2 1984年开始,顶板事故调查。 1988年,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1992年,顶板控制设计。 1985~1996年,全国顶板管理工作会议。 1989、1991年全国统配煤矿九次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新技术培训班。 绪论-3 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 一、工作面生产前的合理控顶设计; 二、开始回采及以后的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第一章 采场的围岩 一、顶板:煤层上方的岩层。 1. 顶板运动方式 采煤后,顶板岩层按“分层”由下而上依次逐个下沉、断裂、冒落。 “分层”可能是: --同一岩性的整体岩层 --同一岩性中较厚岩层中的一部分岩层 --由下硬上软不同岩性岩层组成的岩层,此时软岩层为硬岩层的附加岩层。 2. 分层的硬(强度大)与软(强度小) 分层的硬与软,不仅与岩性和强度有关,而且与分层的厚度有关。 分层厚度小的岩层,分层强度较小。 分层厚度大的岩层,分层强度较大。 3. 老顶与直接顶 顶板:煤层上方的岩层。 老顶(牢顶):厚度大于1.5~2.0m,较坚硬的分层,岩性多为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 直接顶:直接在煤层上面,厚度小于1.5~2.0m,较软弱、下面又无老顶的分层,岩性多为页岩、砂页岩等。 底板:直接在煤层下面的岩层。 第二节 垮落带与裂隙带 工作面工作空间与采空区; 采空区处理方法:全部垮落法与充填法 1. 垮落带与裂隙带的涵义 垮落带岩层(直接顶和老顶):不支撑就会垮落的那部分岩层; 裂隙带岩层(主要是老顶):在其断裂、旋转、下沉及触矸过程中,岩块间能够互相挤紧,从而形成能够承受载荷的平衡结构,并把自身及附加岩层的重量加到采空空间周围的煤体及冒矸之上。 2. 直接顶、老顶与垮落带、裂隙带的关系 当直接顶厚度大于或等于2~3倍采高时,垮落带岩层为2~3倍采高的直接顶,其上的直接顶为不垮落的直接顶。 h’—充填满采空区所需直接顶厚度 M—采高 Kz—岩层的碎胀系数 2)当直接顶厚度不足2~3倍采高时,其上老顶有三种情况: (1)当老顶分层厚度大于5~6m时为厚层难冒顶板,需悬露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才垮落。 (2)当老顶分层厚度小于5~6m,在其断裂、旋转、下沉及触矸过程中,岩块间能够互相挤紧,从而形成能够承受载荷、并把自身及上位岩层的重量加到采空空间周围的煤体及垮落矸石之上的平衡结构者为裂隙带老顶。 (3)当老顶分层厚度小于5~6m,在其断裂、旋转、下沉及触矸过程中,断块间会失去水平力的联系,从而不能形成平衡结构者为垮落带老顶。 3)当直接顶厚度小于2~3倍采高,而上面老顶分层厚度又小于5~6m时,判断老顶分层带别的方法: (1)老顶分层厚度大于其下自由空间高度2m时,该老顶分层已进入裂隙带。 (2)判断进入裂隙带老顶分层的公式 * 急倾斜煤层长壁面 工作面上部垮落带厚度较大。 工作面支护上下部一样。 控顶设计应以工作面上部为准。 上部多了0.5倍采高的自由空间。 煤厚按1.5M计算。 当直接顶厚度大于3.5~5倍采高时,垮落带厚度: *综采放顶煤 判断老顶进入裂隙带分层的公式 第二章 采场顶板事故及预防 顶板事故分类 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漏冒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综合类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对采场支架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顶板事故分类 按冒顶的力源进行分类 压垮型:由垂直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压坏采场支架而导致冒顶。 漏冒型:因已破碎的顶板没有得到有效防护受重力作用冒落而导致的冒顶。 推垮型:由平行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推倒采场支架而导致的冒顶。 综合型:两种或三种综合出现。 1)压垮型冒顶 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1)垮落带老顶岩块压坏采场支 架。 (2)垮落带老顶岩块冲击压坏采场支架。 (3)裂隙带老顶岩块压坏采场支架。 2)漏冒型冒顶 (1)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2)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3)单体支柱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包括机头、机尾处的局部冒顶,工作面与巷道交接处的局部冒顶。 (4)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4)综合类型的冒顶 (1)厚层难冒顶板导致的大面积冒顶。 (2)地质破坏(断层)带附近的冒顶。 (3)大块游离顶板导致的冒顶,包括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冲击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以及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 第二节 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 1)采动后顶板活动的一般规律: (1)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