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精选)课件.ppt

《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请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按课文注释(加下划线者)口译 记住加红色词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按课文注释(加下划线者)口译 记住加红色词语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是从反面说。从正面说,“域民”、“固国”、“威天下”应靠什么呢?   应靠施仁政 指出文中一个通假字 “畔”通“叛”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理解。 1.“ 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毛泽东说过: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八百万正规军的国民党---- ------ 2.对于文中的“得 道”你是怎样理解的? 1).得道可以理解为“实行仁政”即: 得人心 -----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毛泽东说过:得民心者 得天下。 ------美国抱着罪恶的目的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摧跨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人民反抗外敌占领的斗争并没停止。不断发生的爆炸事件也足以说明美国不得人心。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举例说明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人和的重要性。作为 一个学生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作为 一个百姓要和邻居搞好关系;作为 一个国家要和邻国和睦 相处。 2.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意义重大。 -----综观国际风云变换,美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王伟撞机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面对这些,我们无比愤怒。 * * <<孟子>>二章 第一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疏通文意 3. 理清课文思路, 4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重点:1 . 疏通文意。 2. 理清课文思路 难点: 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作者介绍 前372—前289 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 孟子 孟子画像 孟子周游列国 孟子画像 孟子晚年著书立说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朗读课文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及政治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边疆 理清课文结构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 ↓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答:归纳了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